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药卫生》 > 2022年第10期
编号:355027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在鉴别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22年5月30日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
外周血,骨髓,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王 偲,景春梅,刘 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继发性2种[1]。ITP为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瘀斑或黏膜、脏器出血等,主要发病机制为机体免疫失耐受,导致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多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生血小板不足等[2]。儿童ITP大多数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为排他性诊断,需与低增生性白血病、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血液学异常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等疾病相鉴别。

    据文献报道,血小板相关参数,如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3-4]。但在血小板值较低时仪器常不能测出MPV、PDW等参数。未成熟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新近释放入外周血的血小板,不含核或DNA成分,却含有少量mRNA和粗面内质网,是血循环中最年轻的血小板,体现了骨髓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状态。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为外周血中未成熟血小板的分数,反映骨髓的血小板生成能力,可反复多次测定,患者也易于接受。据文献报道,IPF在鉴别ITP和其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5-6]。在北京地区健康人群中的调查显示,儿童与成人IPF的参考区间有显著差异[7]。本研究探讨了IPF在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ITP患儿20例(ITP组)、AA患儿20例(AA组)、急性白血病(AL)患儿20例(AL组)、健康儿童2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