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式微球技术高通量筛查中重度盆腔内异症患者细胞因子谱的变化
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俞丽娜,欧阳志斌,张 琳,蒋锦杏,齐 晖,任莉莉,邓春艳△(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生物治疗室;2.妇科,广东 深圳 518020)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并不断种植、生长引发的疾病,是引起育龄期妇女不孕及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虽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在生物学行为上却具有增生、浸润、复发、转移等恶性特征,现有的激素和手术治疗等手段均难以解决复发率高的问题,严重影响广大女性身心健康[2]。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和炎症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3-4]。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由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导致腹腔内环境改变可能是内异症发病的关键。内异症患者血清、腹腔液、局部异位病灶中各种细胞免疫成分发生了功能性改变,导致免疫监视、防御功能缺陷,机体无法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复杂的炎性反应生成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促进异位内膜的侵袭和增殖,以及局部增生、粘连[5-6]。既往关于内异症中细胞因子水平的文献报道尚具有一些争议,且局限于数量较少的某些特定细胞因子,较少对外周血和腹膜液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流式荧光微球高通量筛查技术,同时检查了包括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4、IL-5、IL-6、IL-8、 IL-10、IL-12p70、IL-17A、IL-17F、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β等14种细胞因子水平在中重度内异症妇女外周血和腹腔液中的水平,观察了内异症患者循环和局部细胞因子谱的改变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内异症的免疫发病机制,旨在为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内异症患者28例作为内异症组,年龄24~48岁,月经规律,月经周期28~32 d,无其他内外科合并疾病,术前3个月内未服用激素类药物;经术中腹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测确诊,按美国生育学会分期法[7]为Ⅲ~Ⅳ期盆腔内异症。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6~49岁。2组研究对象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