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菌群失调,菌门,1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2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IBS),3肠道菌群与炎性肠病(IBD),4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CRC)
马 驰 综述,杨 涓,郑 盛△ 审校(1.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2.大理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健康人体的肠道微生态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肠道菌群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人体肠道菌群主要包含厚壁菌门(包括瘤胃球菌属、梭菌属和真细菌类)、拟杆菌门(包括卟啉菌属、普雷沃氏菌属)、放线菌门(包括双歧杆菌)、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此外,还有少量的乳酸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肠道菌群与黏液、肠细胞、免疫系统和肠血管屏障共同维系着肠道屏障完整性,涉及网络、双向串扰和炎症控制,对维持肠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并参与消化吸收和物质代谢。肠道菌群也通过其代谢产物影响宿主代谢、免疫反应和肠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系统出现“漏洞”,会引起相应的生理机制发生变化。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NAFL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失调与免疫系统等的相互作用成为NAFLD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可通过改变肠道屏障、影响免疫调节、广泛参与肠-肝轴影响胆汁酸代谢等进一步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与健康人粪便样本相比,NAFLD患者粪便样本中拟杆菌门数量明显增加,且梭状芽孢杆菌、厌氧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等丰度增加,颤螺菌属、解黄酮菌属、紫单胞菌科和另枝菌属种类减少[1]。部分研究发现,随着肝脏损伤程度的增强,肠道菌群丰富度与多样性不断变化。有研究发现,与无肝纤维化或轻度肝纤维化的NAFLD患者相比,明显纤维化的NAFLD患者肠道内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八叠球菌、苏黎世杆菌丰度明显增加[2]。ZHANG等[3]研究表明,在高胆固醇诱导的NAFLD到肝细胞癌(HCC)的整个过程中,肠道菌群特征不断变化,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黏菌属、脱硫弧菌属、厌氧菌属和脱硫弧菌科数量增加,双歧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减少,且阿托伐他汀可调节胆固醇相关的菌群失调,从而阻断NAFLD到HCC的发展。除去菌群特征发生变化外,肠道菌群还参与肝脏炎症的调节,LIAKINA等[4]研究发现,随着NAFLD向HCC的不断进展,微生物中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菌比例不断增高,相应的炎性反应持续加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4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