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血管炎中医辨治验案举偶
【摘要】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非感染性炎症和坏死性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乏力、皮肤损害、关节炎、多系统侵犯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系统性血管炎的发病并不少见,确切病因还不清楚[1]。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对诊治系统性血管炎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现以就正于同道。
【关键词】系统性血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氏病;变应性血管炎;中医辨治
【中图分类号】R59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08)-05-0037-1
1 白塞氏病
患者男,43岁,河南省新乡市人。就诊日期:2006年7月10日。主因口腔、阴囊溃疡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半个月就诊。口腔内可见直径1cm左右大小溃疡3块,阴囊可见直径2cm大小溃疡1块。疼痛明显,饮食受限。伴口干口臭,眼屎多,头昏不利,急躁易怒,夜寐不宁,双下肢可见结节性红斑多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针刺反应阳性。诊为不完全型白塞氏病。给服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生地10克,玄参10克,当归15克,知母10g,黄柏15g,龙胆草15g,黄岑10g,石苇15g,栀子10g,白花蛇舌草30g,菊花30g,乌贼骨30g,茯苓12g,苦参12克,公英30克,生甘草10g。文火煎汤内服、漱口并以药汁擦外阴溃疡处,每日2次。三天后溃疡疼痛减轻,面积缩小,一周后痊愈。治疗约一个月,诸证均消。
, 百拇医药
按:白塞氏病是最为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之一,是一种全程血管炎,即大中小血管均可受累。以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为典型表现,如同时或/和伴有结节性红斑、针刺反应阳性等特征性表现,一般诊断不难。可累及神经、心脑血管、消化道、呼吸系等多系统多器官。中医证属狐惑,以肝经病变为主,以肝经起于目内眦,夾唇循胁肋,绕阴器,故口眼生殖器病变有一定关联性。而证属肝经湿热者较多,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较为对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龙胆泻肝汤中主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过氧化脂质形成、提高超氧化岐化酶活性、加速氧自由基清除、从而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等作用[2]。
2 变应性血管炎
患者男,18岁,山东省临邑县人。主因双下肢红斑2年半,于2008年8月23日入院。患者两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踝外侧红斑,无痛痒,未加以重视。两个月后斑片逐渐增多,直径在2~5cm之间,累及双下肢,无结节,轻度压痛,皮下组织萎缩。全身症状不明显。血尿常规及各项生化化验正常。病理报告:表皮轻度细胞间水肿,真皮线中层部分血管壁增厚,轻度纤维蛋白变性,周围轻度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变应性血管炎。给服自拟“凉血褪斑汤”加减:银花15克,连翘12克,龙胆草15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玄参10克,当归12克,栀子10克,苦参10克,半枝莲30克,甘草10克。连服10剂,红斑明显减轻,住院治疗21天好转出院。
, 百拇医药
按:变应性血管炎是一种以皮肤损害为主的白细胞破裂性血管炎严重的可累及内脏,是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病变,以下肢皮肤出现斑丘疹或紫癜性丘疹、破溃、坏死、甚至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有1/5~1/3的病例可同时累及内脏或粘膜[3],发作期可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血循环免疫复合物浓度增高,补体C3及总补体下降等。病理改变为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依据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可作出诊断。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应注意适量治疗。我们用中药治疗,守凉血褪斑之法,效果满意,但疗程一般不低于三个月,并应注意生活调摄,防止反复。
3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多发性大动脉炎
患者女,35岁,江西省万年县人。主诉:胸闷气短4月,双下肢浮肿10天,于2008年8月1日入院。入院时所见:一般状态可,自觉胸闷气喘,活动后尤甚,面色苍白,乏力倦怠,饮食差,双下肢轻度浮肿。颈动脉触及满意,锁骨下动脉、掖动脉、挠动脉、腹股沟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均触不到。四肢皮肤颜色正常,无紫绀,双手皮温低,左手食指缺血紫绀。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示:肺动脉压66mm/Hg,右心扩张,三尖瓣大量返流,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少量心包积液,双侧股动脉及双侧腋动脉血流速度减低。实验室检查:ANA阳性,滴度1:800,抗DS-DNA阴性,抗SM抗体阳性,抗ulRNP 阳性。C30.73g/L,C40.13 g/L,IgG 12.74 g/L,IgA1.46 g/L, IgM1.73 g/L。ESR25mm/h,BUN11.6mmol/L,CR187umol/L。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大动脉炎,肺动脉高压,早期肾功能不全。给予甲基强的松龙80毫克静脉点滴,5日后递减20毫克,连用2周;环磷酰胺0.2克每周一次静脉点滴。同时予以对症治疗并服中药通脉化瘀汤加减:党参15克,当归15克,全蝎、鹿角片各10克,蜈蚣2条,地龙、桂枝各10克,生地15克,玄参10克,大黄30克(后下),甘草10克。后随证加减。一周后病情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浅表动脉已可触及。2周后浅表动脉触及搏动正常。一月后彩超复查,肺动脉压30 mm/Hg。实验室检查:BUN6.8mmol/L,CR78umol/L。口服强的松片30毫克。住院40余天好转出院。
, 百拇医药
按:系统红斑狼疮伴发多发性大动脉炎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报道时或可见,有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23.3%[4],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我院仅发现2例,其中一例已死亡。该患者病情严重,入院后予以积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总结。
参考文献:
[1]姜林娣,系统性血管炎,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0~12.
[2]于文州.龙胆泻肝汤治疗白塞病32例,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0:681.
[3]陈淑长主编,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358.
[4]杨静,宋晓英,张羽,唐宇凤,张海峰,狼疮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3):274., 百拇医药(秦长林 高金杰)
【关键词】系统性血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氏病;变应性血管炎;中医辨治
【中图分类号】R59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08)-05-0037-1
1 白塞氏病
患者男,43岁,河南省新乡市人。就诊日期:2006年7月10日。主因口腔、阴囊溃疡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半个月就诊。口腔内可见直径1cm左右大小溃疡3块,阴囊可见直径2cm大小溃疡1块。疼痛明显,饮食受限。伴口干口臭,眼屎多,头昏不利,急躁易怒,夜寐不宁,双下肢可见结节性红斑多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针刺反应阳性。诊为不完全型白塞氏病。给服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生地10克,玄参10克,当归15克,知母10g,黄柏15g,龙胆草15g,黄岑10g,石苇15g,栀子10g,白花蛇舌草30g,菊花30g,乌贼骨30g,茯苓12g,苦参12克,公英30克,生甘草10g。文火煎汤内服、漱口并以药汁擦外阴溃疡处,每日2次。三天后溃疡疼痛减轻,面积缩小,一周后痊愈。治疗约一个月,诸证均消。
, 百拇医药
按:白塞氏病是最为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之一,是一种全程血管炎,即大中小血管均可受累。以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为典型表现,如同时或/和伴有结节性红斑、针刺反应阳性等特征性表现,一般诊断不难。可累及神经、心脑血管、消化道、呼吸系等多系统多器官。中医证属狐惑,以肝经病变为主,以肝经起于目内眦,夾唇循胁肋,绕阴器,故口眼生殖器病变有一定关联性。而证属肝经湿热者较多,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较为对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龙胆泻肝汤中主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过氧化脂质形成、提高超氧化岐化酶活性、加速氧自由基清除、从而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等作用[2]。
2 变应性血管炎
患者男,18岁,山东省临邑县人。主因双下肢红斑2年半,于2008年8月23日入院。患者两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踝外侧红斑,无痛痒,未加以重视。两个月后斑片逐渐增多,直径在2~5cm之间,累及双下肢,无结节,轻度压痛,皮下组织萎缩。全身症状不明显。血尿常规及各项生化化验正常。病理报告:表皮轻度细胞间水肿,真皮线中层部分血管壁增厚,轻度纤维蛋白变性,周围轻度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变应性血管炎。给服自拟“凉血褪斑汤”加减:银花15克,连翘12克,龙胆草15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玄参10克,当归12克,栀子10克,苦参10克,半枝莲30克,甘草10克。连服10剂,红斑明显减轻,住院治疗21天好转出院。
, 百拇医药
按:变应性血管炎是一种以皮肤损害为主的白细胞破裂性血管炎严重的可累及内脏,是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病变,以下肢皮肤出现斑丘疹或紫癜性丘疹、破溃、坏死、甚至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有1/5~1/3的病例可同时累及内脏或粘膜[3],发作期可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血循环免疫复合物浓度增高,补体C3及总补体下降等。病理改变为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依据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可作出诊断。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应注意适量治疗。我们用中药治疗,守凉血褪斑之法,效果满意,但疗程一般不低于三个月,并应注意生活调摄,防止反复。
3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多发性大动脉炎
患者女,35岁,江西省万年县人。主诉:胸闷气短4月,双下肢浮肿10天,于2008年8月1日入院。入院时所见:一般状态可,自觉胸闷气喘,活动后尤甚,面色苍白,乏力倦怠,饮食差,双下肢轻度浮肿。颈动脉触及满意,锁骨下动脉、掖动脉、挠动脉、腹股沟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均触不到。四肢皮肤颜色正常,无紫绀,双手皮温低,左手食指缺血紫绀。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示:肺动脉压66mm/Hg,右心扩张,三尖瓣大量返流,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少量心包积液,双侧股动脉及双侧腋动脉血流速度减低。实验室检查:ANA阳性,滴度1:800,抗DS-DNA阴性,抗SM抗体阳性,抗ulRNP 阳性。C30.73g/L,C40.13 g/L,IgG 12.74 g/L,IgA1.46 g/L, IgM1.73 g/L。ESR25mm/h,BUN11.6mmol/L,CR187umol/L。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大动脉炎,肺动脉高压,早期肾功能不全。给予甲基强的松龙80毫克静脉点滴,5日后递减20毫克,连用2周;环磷酰胺0.2克每周一次静脉点滴。同时予以对症治疗并服中药通脉化瘀汤加减:党参15克,当归15克,全蝎、鹿角片各10克,蜈蚣2条,地龙、桂枝各10克,生地15克,玄参10克,大黄30克(后下),甘草10克。后随证加减。一周后病情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浅表动脉已可触及。2周后浅表动脉触及搏动正常。一月后彩超复查,肺动脉压30 mm/Hg。实验室检查:BUN6.8mmol/L,CR78umol/L。口服强的松片30毫克。住院40余天好转出院。
, 百拇医药
按:系统红斑狼疮伴发多发性大动脉炎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报道时或可见,有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23.3%[4],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我院仅发现2例,其中一例已死亡。该患者病情严重,入院后予以积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总结。
参考文献:
[1]姜林娣,系统性血管炎,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0~12.
[2]于文州.龙胆泻肝汤治疗白塞病32例,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0:681.
[3]陈淑长主编,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358.
[4]杨静,宋晓英,张羽,唐宇凤,张海峰,狼疮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3):274., 百拇医药(秦长林 高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