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精神分析与儿童早期人格塑造(1)
【摘要】本文通过真实的案例,把以弗洛伊德为中心的精神分析学派(以佛洛依德,阿德勒,埃里克森为主)有关人格塑造的观点具体化。在婴幼儿的早期人格塑造中,教养方式,特别是父母的态度对儿童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以精神分析学派有关人格发展的理论,来解释现实生活中个案,从而为家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关塑造健全儿童人格的一些启示。【关键词】人格;精神分析;溺爱;儿童早期;依恋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19(2009)-01-0015-4
1 人格的定义及发展
人格(personality):一译“个性”。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心理学家们看人格具有:“(1)整体性(2)独立性(3)稳定性。人格的发展发展取决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与生俱来的遗传特性与成长过程中的经验会在人格中起重要作用。人格的发展具有以下特性:(1)婴儿期的社会依恋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基础。(2)个人人格特征的形成是遗传和环境学习的交互作用的结果。(3)人格具有稳定,持久的特性,但不是静止的,也不是纯反应的。(4)人格发展既有连续性也有阶段性。(5)人格发展不因身体发育的成熟而结束,它是一个从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持续过程[1]。但从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儿童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