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治疗60例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及合并症的相应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口服(40~20mg/d)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治疗组1年内因心衰恶化再住院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治疗组病死率3.3%,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螺内酯对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稳定可靠。
【关键词】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螺内酯;醛固酮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19(2009)-05-0021-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而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室重塑中起关键作用,如何对其调整并进行优化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1]。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重度慢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和门诊长期坚持治疗的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III-IV级)120例,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38~86(62±9.3)岁。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及合并症的相应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口服(40~20mg/d)治疗,确认患者无休克、低血压及血清肌酐浓度在正常范围,血清钾<5.0mmol/L。
1.3 观察指标
治疗6个月和l年时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EVSD),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月进行一次临床心功能评定。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组间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及静息心率情况有较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在病死率方面,对照组60例中因心衰恶化死亡10例(占16.67%),治疗组60例中因心衰恶化死亡2例(占3.3%)。1年内再住院率(非充血性心力衰竭恶化而住院者除外),治疗组60例中因心衰恶化而再次住院共6例次(占10.0%),对照组60例中因心衰恶化而再次住院者19例次(31.6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心功能改善情况方面,对照组无效9例,有效39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无效2例,有效14例,显效44例,总有效率为96.7%,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螺内酯组有2例在服用40mg/d以后出现血清钾浓度为5.4mmo1/L和5.8mmo1/L,经减量至20mg/d后1周降至正常。所有病例无严重高血钾(6.0mmol/L以下)发生。螺内酯组有7例在服用40mg/d期间有男性乳房增生性发育而隐胀痛,减量至20mg/d后逐渐缓解消退。
, 百拇医药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早年作为保钾利尿的螺内酯,近些年来利用其醛固酮受体拮抗作用已成为与ACEI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对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有效药物,能显著改善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多项研究表明[2][3],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脏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产生局部醛固酮对心脏的直接损害,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螺内酯使重度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病死率下降,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改善左室功能,由此确立了螺内酯在慢性充血性心衰治疗中的地位。
本项观察螺内酯组比对照组的总临床有效率高出13.4%,而显效率高出54.3%,治疗组6个月以后显示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显著不断改善,原先扩张的左心室内径有明显的“回缩”。静息心率明显下降而稳定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较对照组同期改善提高(P<0.05)。本组病例开始均为服用螺内酯40mg/d,病情稳定好转或出现不良反应时予以减量至20mg/d,不良反应少而轻,减量后逐渐缓解恢复而不需停药。本组显示螺内酯在常规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射发数。两组病例1年再入院例次及1年内病死率显示,螺内酯能显著减少再入院率(10.0%比31.6%,P<0.01) , 1年内病死率显著降低(3.3%比16.67%,P<0.01),这充分显示螺内酯对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牛杏果.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重塑机制及干预治疗[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5, 26(3): 281~284.
[2]董琦, 刘坤申, 刘红彬等. 急性心肌梗塞后螺内酯干预对左室重构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6): 315~319.
[3]管淑静, 赵春晓. 低剂量螺内酯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1例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07, 47(35): 42., 百拇医药(杨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