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挫折才合适
有个妈妈说,自己以前总是听说从小要接受挫折教育,从小多遭遇、体验挫折,吃一堑,长一智,才能成长得更加聪明坚强;后来,又听一些心理专家说,从小就承受太多挫折,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应该尽量给孩子帮助,帮他渡过一些波折,才能让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
父母要怎样对待孩子遇到的挫折,怎样适当“插手”,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发育得更好呢?’
孩子的挫折来自很多方面,我们分别谈谈相应的对策。
第一,面对来自成人的挫折。无论大人如何告诉自己,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仍有很多时候不得不阻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或让他做不愿意做的事。这种挫折不可免,但要适当调控。有时,父母的“表演”很重要。
譬如,当你着急回家,但孩子正想下地走,你冲过去把他抓进童车里,然后他开始大哭大闹。这种情况,你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玩法,譬如你表现得好像并不赶时间,只是因为好玩,才当“马”拉他回家,孩子进入角色了,也就乖乖回家了。
第二,面对来自同伴的挫折。大人很难理解两三岁的孩子对同龄伙伴的感兴趣程度。他们一方面非常在乎彼此的友谊,另一方面又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常会伤到彼此。比如,一个孩子满怀好意想要拥抱另一个孩子,而那孩子不想被抱,甚至粗鲁地把对方推开,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这种情况,不要指望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一定需要大人给双方作出合理的解释来维持和谐,维护他们的心理平衡。
第三,面对来自物品的挫折。孩子想玩弄的东西通常不会听由他摆布。比如,他不能把方形积木放进小圆形洞,于是感到沮丧。经受类似这样的挫折之后,孩子会懂得某个道理(方形积木不能放进小圆形洞),但有时接二连三的挫折会让他放弃尝试和努力。所以,适当的时候,你最好过去帮把手。当然,帮把手不是越俎代庖,而是帮助他想办法。
第四,面对来自自身的挫折。孩子想要推推车,但个儿太小,够不到把手;孩子想要扔篮球,但拿都拿不稳。孩子经受这样的来自自身能力局限的挫折,多数可以锻炼承受力。但父母也应该由此想到,给孩子的玩具,既要让他玩得有点难度,又应与他的能力相适应,不能让挫折感变成绝望,让他既有挑战的欲望,又可以不时体验到成功感。, http://www.100md.com(无忧)
父母要怎样对待孩子遇到的挫折,怎样适当“插手”,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发育得更好呢?’
孩子的挫折来自很多方面,我们分别谈谈相应的对策。
第一,面对来自成人的挫折。无论大人如何告诉自己,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仍有很多时候不得不阻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或让他做不愿意做的事。这种挫折不可免,但要适当调控。有时,父母的“表演”很重要。
譬如,当你着急回家,但孩子正想下地走,你冲过去把他抓进童车里,然后他开始大哭大闹。这种情况,你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玩法,譬如你表现得好像并不赶时间,只是因为好玩,才当“马”拉他回家,孩子进入角色了,也就乖乖回家了。
第二,面对来自同伴的挫折。大人很难理解两三岁的孩子对同龄伙伴的感兴趣程度。他们一方面非常在乎彼此的友谊,另一方面又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常会伤到彼此。比如,一个孩子满怀好意想要拥抱另一个孩子,而那孩子不想被抱,甚至粗鲁地把对方推开,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这种情况,不要指望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一定需要大人给双方作出合理的解释来维持和谐,维护他们的心理平衡。
第三,面对来自物品的挫折。孩子想玩弄的东西通常不会听由他摆布。比如,他不能把方形积木放进小圆形洞,于是感到沮丧。经受类似这样的挫折之后,孩子会懂得某个道理(方形积木不能放进小圆形洞),但有时接二连三的挫折会让他放弃尝试和努力。所以,适当的时候,你最好过去帮把手。当然,帮把手不是越俎代庖,而是帮助他想办法。
第四,面对来自自身的挫折。孩子想要推推车,但个儿太小,够不到把手;孩子想要扔篮球,但拿都拿不稳。孩子经受这样的来自自身能力局限的挫折,多数可以锻炼承受力。但父母也应该由此想到,给孩子的玩具,既要让他玩得有点难度,又应与他的能力相适应,不能让挫折感变成绝望,让他既有挑战的欲望,又可以不时体验到成功感。, http://www.100md.com(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