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癌症
救命药我讲述这个故事,是为医治自己,是为了面对我尚无法理解的事物,也是为了给自己铺一条回家的路。
我的故乡在江淮之间的一个小镇,人们爱它的徽州古韵、历史情愫。可这几年,每每回乡,总能听到不好的消息。一些熟识的老人或叔叔伯伯们相继故去,年轻的仅三四十岁,都是死于癌症。春节,又有几人卧病在床,奄奄一息。
父亲总是传递这类坏消息的人,可能是因为他在家里说话最有分量,也可能是他看起来最坚强。
“你三外公病了,查出来肺癌,骨转移。”这次回家,又是他告诉我,“想办法打听看看,也许有新办法。现在可不比你妈妈得病那时候了。”父亲是这个大家庭中对照顾癌症病人最了解,也最关心癌症治疗进展的人。他知道,我做医药记者后,结识了不少医生朋友。
三外婆哭天抢地地要我帮她找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每每这时,家里的女人们总会先乱了阵脚。在全中国重症病人的心里,协和是他们最后一线希望。但这往往是盲目和不切实际的。我让他们安排三外公先住进当地一家最好的三甲医院——确诊是最重要的。
向北京的肿瘤医院医生问了一固后,答案如我所料:“别来北京了,在当地治疗就行”。在癌症治疗已走向标准化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在某些疾病上享受无差别的待遇。或许也是一种无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