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家健康》 > 2016年第8期
编号:13116152
担忧是消极的“自证预言”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日 《大家健康》 2016年第8期
     现代社会,让人担忧的事太多了:年轻人担忧能否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中年人为能否顺利买房、结婚、生子忧心忡忡;老年人又为能否老有所依而伤怀。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人这一生实在太苦,各阶段都有担忧的事,如何应对绵延不绝的忧虑和惧怕,考验着每个人的智慧和勇气。

    国人为何如此忧心,从历史角度来讲,我们有忧虑的文化“根子”。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警句,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每天乐呵呵的人倒仿佛有点没心没肺,只有愁眉紧蹙方显深沉。从现实角度来讲,社会仍处于大变革时期,旧体制已打破,新体制尚未完善,人们对生活普遍缺乏安全感,难免对当下及未来充满担忧,害怕生活失控,担心突发事件超出能力所控。

    当我们每天为未来忧心忡忡时,生命旅程就会被染上担忧的底色。尤其是替他人担忧,比如担心孩子放学路上会不会出车祸、老公跟女同事是否走得太近、远方的父母身体可好……这种“杞人忧天”的行为害人害己。

    心理学家认为,担忧就是变相的诅咒,这句话不无道理。人总会不自觉地按自己或他人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而担忧正是消极的“自证预言”。比如整日担忧孩子高考会失利,孩子原本无所畏惧的心或许会无形中背负上沉重的包袱,结果进了考场果真因压力大而考砸;天天担心自己的工作会捅娄子,结果对手头的任务分了心,造成错漏百出。

    生命的天空充满未知的风雨,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得每天包裹着雨衣行走。要想避免忧虑过度,首先要学会用祝福取代担忧,不管对自己还是朋友、亲人,都要试着用悦纳和祝福的心态面对困境。其次,找出担忧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最后,想想所有可能发生的坏结果,并判断可能性,你会发现许多担忧是很可笑的。, http://www.100md.com(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