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5年第3期
编号:11054942
如何预防应用干扰素后的“流感”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1日 《家庭用药》 2005年第3期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作用,近年来在治疗肝炎、巨细胞病毒及肿瘤的应用上越来越广泛。但是,一般人使用干扰素后可出现一种最常见的副作用,即流感样症状。那么,如何认识和防治这种副作用呢?

    应用干扰素所引起的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乏力、纳差等,其中以发热最常见,几乎达100%,体温可高达39℃以上,与下丘脑前列腺素E2的产生有关,从而介导中枢性发热反应。其次为全身乏力、倦怠感和头痛、纳差,这些症状与发热相伴随,可达90%以上。关节痛、肌肉痛发生率略低,但也可见于70%以上的患者。这些症状通常于注射干扰素1~2小时出现,约在4~10小时后消退。一般以首次使用时症状最明显,随着疗程的延长,症状可逐渐缓解,多数患者能够耐受或经积极防护后能够耐受,不会因此而使治疗被迫中止。

    因此,在首次使用干扰素前,要让病人充分了解干扰素可能出现的这种以流感样症状为特点的副作用,使病人用药前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一旦症状发生而恐慌不安或不敢再用药。由于在最初用干扰素的几次中,流感样症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为减轻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症状,可于用药前1小时服1片消炎痛或抗炎松。若用药后体温超过39℃,宜用温水湿敷或冷水湿敷,或用其他物理降温办法。并注意卧床休息1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淡饮食宜清淡,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症状迅速缓解。, 百拇医药(魏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