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054506
不要往鼻子、耳朵里乱滴药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家庭用药》 2006年第2期
     因患感冒或过敏性鼻炎发作,有一类滴鼻药水如呋喃西林麻黄素或滴鼻净,对鼻甲肿胀所致鼻腔通气不畅者,可谓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由于此类血管收缩剂能使鼻黏膜内毛细血管收缩,肿胀的鼻甲迅速缩小,鼻塞症状随之消失,所以特别受到患者的喜爱。但此类药物作用一般只能维持约3小时,一旦药力消退,鼻黏膜又复肿胀,鼻塞症状依然。为此,有些患者就会一塞就滴,不断用药,以致用滴鼻剂成瘾。如此滥用药的结果是适得其反,日久,鼻黏膜对此药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毛细血管反而扩张,并继发性地引起黏液分泌增多,这又阻塞了鼻腔通道,更加重了鼻的阻塞,其后果就造成了一种药源性疾病,称之为药物性鼻炎。引起此类烦恼的主要原因是未经医生诊治,就擅自用药。治疗关键是停用此类药物。预防的方法则是连续用药不得超过2周。

    有人因耳朵流脓,听信他人传授的秘方,或想当然地用中药或化学药物,用开水调和成稀糊状,就滴入耳内。这种草率的行为,不仅不能治好耳病,相反更多的是发生严重的后果,轻则即时发生烧灼、刺痛,重则剧痛难忍。不久,耳内可流出大量黄水或血水。数日后可出现眩晕、耳聋和面瘫,这就是腐蚀性耳创伤,引发此类事件的罪魁祸首都是些有腐蚀性的物质,如砒霜(信石、砒石)、轻粉(氯化亚汞)、巴豆、高锰酸钾等。根据不同种类腐蚀剂的性质、剂量和浓度等不同,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也有差别,而受伤的部位亦可从外耳道、中耳、更深入到内耳,以及在耳周的面神经。由于此类创伤引起的功能障碍较难恢复,因此预防非常重要。所以,耳病患者应找专科医生诊治,切莫自作聪明乱用药。

    (作者每周二上午有专家门诊), 百拇医药(江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