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6年第7期
编号:11159753
冬病夏治话敷贴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日 《家庭用药》 2006年第7期
    李毅上海市长宁区同仁医院主任、主任医师

    六月至十月,江南地区气候炎热,特别是三伏天酷暑难当。选择在炎夏伏天治疗秋冬季节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以达到减少或防治此类疾病反复发作的目的,即所谓中医的“冬病夏治”。

    中医学非常重视整体观念,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割,表里相应,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且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这就是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根据“急则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春夏养阳”防病于未然的理论指导,“冬病夏治”顺时而诞生。

    敷贴疗法是选用特别的中药膏敷贴于特定部位或穴位,可调节免疫机制,提高人体防病抵抗力,有扶正祛邪,防疾治病的功效。现介绍三种敷贴法:

    局部敷贴法

    又称阿是穴(或压氏)敷贴法。人体任何部位的疼痛酸楚板滞,活动欠自如,以手指按压疼痛明显点,又称压痛点。拟以伸筋草、透骨草、川草乌、千年健、络石藤、海桐皮、当归、川芎等30余味中药研制成粉末,现用时以高粱酒或姜汁等调匀成糊状,敷贴于病痛部位。

    适宜各种关节炎及骨骼病变、风湿症、肌筋膜炎、肩背酸痛、腰肌劳损、颈腰椎增生。凡属中医痹证、瘀证、腰痛、各种劳损、外伤性后遗症等范畴,临床均可治疗。

    敷脐法

    又称贴脐法。选用柯子肉、肉果、罂粟壳、升麻、葛根、黄芪、赤脂、黄连等20余味中药研制成粉末,现用时以高粱酒或姜汁等调制成膏糊,敷贴在患者脐部,脐部表皮角质最薄,无皮下脂肪,药效最易渗穿神厥穴(脐孔),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免疫功能,有补虚扶正、健脾益肾、助运消食、固肠止泻之功。

    适宜于慢性肠炎、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属中医泄泻、痞满、食滞、腹痛等症。

    穴位敷贴法

    根据内经“治脏者治其俞”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原理,循经取穴。采用川象贝、甜苦杏仁、姜半夏、山萸肉、细辛、百部、葶苈子、款冬花等30余味中药研制成细粉,现用时以高粱酒或姜汁调匀成糊状,敷贴在背部督脉经(自大椎穴直至灵台穴),华佗夹脊(定喘穴直至脾热穴),膀胱经(大杼穴直至督腧穴),与胸前锁骨上窝正中系任脉经的天突穴,具有扶正祛邪、清肺止咳、健脾益肾、消炎化痰、解痉平喘的作用。

    适宜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凡属中医咳嗽、痰饮、哮喘则宜主治。

    因敷贴方法简便,在家庭中也可操作,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适应证广泛,在临床上常用于一些疑难杂症、沉疴痼疾的治疗,特别是一些发病率高,病程长,病史久,易反复发作,屡发屡治,久治不愈的疾病。

    小贴士

    敷贴疗法疗程

    每年六月至十月,一般隔日敷贴一次,每次贴2~4小时取下,敷贴局部有灼热感,无其他不适。三伏天可每天贴敷效果更佳。

    每疗程10次,整个夏天可敷贴3~5个疗程。疗程间无须间隔时间。

    , 百拇医药(李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