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美容用茯苓
茯苓为茯苓菌的干燥菌核,又名茯灵、茯零、云苓、松苓。《本草纲目》曰:“《史记·龟策传》作茯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茯灵,茯神也”。它的黑褐色外皮称茯苓皮,长于利水消肿;内部淡红色者称赤茯苓,用于清热利湿;内白色者称白茯苓,长于健脾渗湿;抱附松根生者称茯神,用于安神助眠。茯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世补斋医书》曰:“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用量9~15克。
茯神块喷淋清水,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晾干后就是朱茯神。朱茯神入心、脾两经,有宁心、安神、利水作用,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和惊痫。《本草纲目》曰:“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谓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茯苓可增加水肿患者的尿液排出,对肾炎水肿患者有利尿作用,还有降血糖的作用。改造茯苓聚糖的结构,可得到具抗肿瘤活性的茯苓次聚糖,可增强化疗疗效,提高抑瘤率。茯苓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茯苓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茯苓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每周一上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有中医内科专家门诊)
日常应用
痰 饮如出现舌苔白腻纳差、嗜睡和手足麻痹者,可用橘皮3克,茯苓6克,制半夏6克,枳壳3克,干姜3克和生甘草3克,以文火煎水15分钟。每次1小碗,一日饮服2次。
美 容脸上出现黄褐斑、黑斑者,可用白茯苓10克,白芷10克,碾成细粉,调入白醋50毫升中,三日后早晚涂斑处,可使色斑减淡。
注意: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百拇医药(钱静庄)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用量9~15克。
茯神块喷淋清水,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晾干后就是朱茯神。朱茯神入心、脾两经,有宁心、安神、利水作用,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和惊痫。《本草纲目》曰:“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谓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茯苓可增加水肿患者的尿液排出,对肾炎水肿患者有利尿作用,还有降血糖的作用。改造茯苓聚糖的结构,可得到具抗肿瘤活性的茯苓次聚糖,可增强化疗疗效,提高抑瘤率。茯苓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茯苓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茯苓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每周一上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有中医内科专家门诊)
日常应用
痰 饮如出现舌苔白腻纳差、嗜睡和手足麻痹者,可用橘皮3克,茯苓6克,制半夏6克,枳壳3克,干姜3克和生甘草3克,以文火煎水15分钟。每次1小碗,一日饮服2次。
美 容脸上出现黄褐斑、黑斑者,可用白茯苓10克,白芷10克,碾成细粉,调入白醋50毫升中,三日后早晚涂斑处,可使色斑减淡。
注意: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百拇医药(钱静庄)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菌藻类 > 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