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584090
唯有和谐才有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家庭用药》 2008年第4期
     “和谐”一词出典于何处?笔者不敢妄说。不过,先贤孔子是崇尚“和谐”的,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先师欲问为政道,《论语》殷勤述精妙。盛世裁出织锦绣,‘和谐’一词乃至高”。

    温家宝总理在与季羡林教授交谈时,曾说过:“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这席话表明,和谐包含了社会的和谐、自然的和谐、身心的和谐。

    从政治层面讲,社会和谐包含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员的和谐相处,各地区之间的和谐相处,各社区乃至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相处,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其乐融融,其身也健。反之,当社会不和谐时,社会冲突频发,动乱不已,乃至战祸,人的生存权利都无法保障,何来健康可言?

    从环境层面讲,自然的和谐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大自然常常有它不和谐的一面,如洪灾、旱灾、地震乃至年初我国南方数省发生的雪灾冰灾,给人们带来了苦难。但是作为宇宙间最美丽的星球——地球来说,正因为有和谐的自然环境,才会生出如此众多的生灵。而当我们过度开发地球资源,使环境受到污染,气候发生变化时,人的生命与健康也会受到威胁,引发一系列环境病。而我们每个普通人能做到的是,从生活的细节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减少污染,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从人的自身层面讲,身心的和谐也是至关重要的。心灵的宁静、豁达、身体的安泰与康健,至乐至康就是人的身心和谐的表现。躁、怒、忧、愤,则是心灵失衡的表现;“不通则痛”乃是身体失衡的表现;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诱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痛风和肿瘤等等。同济大学赵旭东教授在《家庭用药》杂志上发表文章《健康的重要条件——心理和谐》(2007年第5期),呼吁大家树立一种“健康新概念”,“要想身体健康,就要保持心理的和谐”。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肖泽萍教授提出《幸福快乐的生活有益健康》(《家庭用药》杂志2008年第2期)“心态决定健康状态》,建议大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个性,学一点心理知识,使自己处于比较好的心身状态。”对此我颇有同感。

    古代中医讲究“阴阳平衡”的学理,古代哲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人与环境、身体与内心一种相互交融的境界,是至高至美至善的境界,是“恬淡无欲”“无欲则刚”的境界。君不见,古代众多高士,都是高寿而仙逝,这与他们的“修炼”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我们处于现代社会,这是一个高科技、信息密集、节奏快捷、压力频加的社会,我们要追求“平衡”与“和谐”,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当然不会也不需要去刻意模仿古人的“修炼”了。我想最简单而又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酒,好心情”,追求内心世界的平衡。用一句使用频率最高的语句就是:健康快乐每一天!, 百拇医药(胡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