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49100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家庭用药》 2009年第2期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品种和数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相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发生数量也大幅增加。1960~1993年间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中,由注射剂引起的占6.3%;1990~1999年间,这一比例骤增至55.6%;2003~2005年更是高达66.7%,且发生不良反应前6位的品种均为中药注射剂。其中部分安全性事件涉及整个中药注射剂行业,诱发了中药的信任危机,甚至有人提出要废除中医药(此乃“因噎废食”也)。

    中药注射剂≠中药

    药物主要有四种给药途径:口服、皮肤吸收、黏膜吸收、注射。前三种给药途径在我国传统中医药领域已应用了数千年,有充足的经验可作借鉴,惟独中药注射给药是近五六十年来才出现的,从制剂的制备到药物的应用都没有传统经验可循。

    中药注射剂不能等同于传统中药。例如中药枳实、枳壳、青皮等,传统口服给药有理气作用,如果制成注射剂,无论是肌注还是静脉给药,都会即刻升高用药者血压,因为这些药物含有类似肾上腺素结构的物质,注射给药后会收缩血管,而口服则没有此作用。又如很多清热解毒中药所含有的绿原酸,既是活性物质也是致敏物质,用含有绿原酸的中药材制成的中药注射剂自然会有致过敏的特点。因此并非每种中药都适合制成注射剂(其实化学药,即西药,也是如此)。
, 百拇医药
    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

    根据报道,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一般很难预测,常规的毒理学筛选往往也难以发现,症状轻则患者无从发现,重则致死。出现症状的时间差异很大,反应持续时间也不相同。引起过敏反应的致敏原可以是注射剂所含的活性成分、赋形剂、因制剂不稳定产生的分解产物或其他杂质等。因此,注射给药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要比口服给药高,而且程度要严重。中、西药物的注射给药都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中药注射剂水针是一种不稳定体系的溶液,制剂含有某些大分子物质;在输液过程中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产生的不溶性微粒;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致敏源,使中药注射剂更易导致不良反应。同时,中药注射剂问世时间短,其基础研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其发生的不良反应,一时还难以全面把握。

    倡导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的研发、生产、使用,除了要有中医药理论的指导,更应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基础研究;生产工艺要合理、稳定,要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倡导合理用药,警惕“是药三分毒”,不过度使用中药注射剂,要根据其治疗价值和风险价值来权衡取舍;也应避免使用不当(例如在输液时不应与其他药物配伍)。
, 百拇医药
    其实,无论用中药还是西药,医患均须注意这一原则:能口服给药的就不注射,能肌注的就不静脉给药。

    近年来,国家新药注册审评部门非常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审评工作,不断出台新的法规和指南,提高门槛,严格审评。药品安检部门加强了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监管。药品评价部门加强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察——长此以往,定会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健康发展!

    小贴士:中药注射剂的历史

    中药注射剂相对于有几千年应用历史的中药而言,完全处于新生阶段。

    首开先河的中药注射剂是柴胡注射液。1941年,由八路军“野战卫生部材料厂”生产,年产十万支,供肌肉注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人开始研究和生产中药注射剂,如“抗601”针、“银黄注射液”等。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大搞中草药运动”以至于《中国药典》1977版收载中药注射剂多达23种,但很快推出的1985版只收载1种,1990版仅有制剂通则,而无收载品种。

    目前的《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中药注射剂4种,有国家标准的八十余种,在医院里常用的有20~30种。, http://www.100md.com(徐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