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如芥菜籽,功堪称国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国药精粹、国家保密配方、国家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百年老字号“雷允上”的镇店之宝……这些尽显尊贵的头衔都属于小小的“六神丸”。若论“六神丸”有多小,它可以与芥菜籽媲美,甚至更小,诞生时每粒重量为2.9毫克,1998年11月1日起,统一为3.125毫克,若按市制市斤计算,每一两(50克)就有一万六千粒,是中国中药传统剂型“丸、散、膏、丹”中粒子最小的丸药。
要讲述六神丸的前世今生,“上海雷允上”的历史不得不提。事实上,“上海雷允上”的历史曲折而生动,雷氏子孙的经营魄力和独具慧眼也更令人钦佩。
上海雷允上的发迹
雷允上的创始人名雷大升,出生于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青年时代是个读书人。后来生了两场大病,耽误了二次进京应试,才体会到医药的重要性,从此下决心学医识药,拜苏州名医王晋山为师,与叶天士同窗,发愤学习,终成远近闻名专治瘟疫的一代宗师。
, 百拇医药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雷大升38岁,他在苏州城里阊门内天库前周王庙弄口开起了一家中药店,以雷氏家族的堂名“诵芬堂”为药店招牌,取名“雷诵芬堂中药铺”,自己在店内坐堂开诊,以他本人的字,挂出了“雷允上医生”的牌子。
由于雷大升医术高明,药店所售药品质量上乘,渐渐成了一家远近闻名的 “名牌”中药店。由于“雷诵芬堂”的店名难记又拗口,民间简称为“雷允上药店”。
咸丰十年(1860年)4月13日,太平军攻占苏州,全城一片战乱,史称“庚申之灾”,雷氏家族因未及撤离而罹难者竟达十余人之多。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雷诵芬堂”的当家人当机立断,让各房孙辈携带药品撤离兵灾险地,从而保留了相当的实力,为日后重振雷氏祖业创造了条件。大部分雷氏族人携带店里分给大家的贵重细料及药品离开苏州来到上海。有些战乱中离散的族人,在外辗转多时也陆续到达上海。
雷氏族人来到上海,在当时的法租界地盘即新北门与老北门之间,相当于现在的人民路一带的马路边上,摆设起小摊,以卖药度日。药摊生意较好,有利可图,他们虽客居上海,但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随之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
, 百拇医药
清同治二年(1863年),雷氏族人中最具代表性的雷大升的孙子雷子纯会同各房孙辈共同商量,各房集资在上海开设了一家正规的药店,招牌定为“雷诵芬堂申号”,创建了上海雷允上。由于上海雷允上所生产的各种成药质量良好,疗效显著,又经济实惠,而深受上海市民的欢迎。
1880年由雷子纯牵头,对店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制订了一系列店务整顿的新制度,为族人所认可。当年,雷氏全族签订了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合议书》,此即族人所称的“中兴之策”,成为上海雷允上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六神丸的诞生
清光绪年间,雷子纯之子雷滋蕃刚成年,正处于年少气盛时期。他具有乃父的优点“精于经营之术”,是雷氏家族中的“杰出人才”。他持有一张六神丸秘方,他认准这张秘方若如法炮制推向市场必有广阔前途,于是决定独自在上海经营六神丸。
雷滋蕃心里十分清楚,若要推销六神丸,必须在上海有一家正规的药店作为门面,经过药店柜台出售药品,才会使顾客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于是,他毅然决定个人出资独自在上海的南市小东门内方浜路上开设一家小药店,因不属于雷氏祖业,不能沿用诵芬堂招牌,另取招牌为“雷桐君堂”。开店目的仅是给六神丸有个合法的销售点,并不靠药店牟利,因此规模很小,只雇佣了两名伙计,经营药品也不齐全,无非是摆个样子而已。
于是,雷滋蕃在上海有了一家名正言顺的药店,开始加工和销售六神丸。当时,六神丸完全是用手工生产,雷滋蕃考虑到店内两名伙计不是雷家子孙,如果在上海加工,这张秘方的配料及生产工艺势必被外姓人识破,不利于秘方的保密。为此,他把秘方带回老家,让他妻子加工。雷滋蕃的老家花园里有一座石舫,俗称“旱船”,独立在房舍之外,可以有效地隔绝外人,很适合做六神丸的加工之地。于是,就由他妻子照秘方在石舫里配料炮制,成品带回上海销售。两名外姓伙计只知道六神丸名称及成品,无法获悉处方内容及生产工艺,于是这秘方没有人知道底细,当然也不会遭仿制,从而达到了保密目的。
(下期登出《小如芥菜籽,功堪称国粹 ——六神丸的传奇故事(下)》), 百拇医药(洪光祥)
要讲述六神丸的前世今生,“上海雷允上”的历史不得不提。事实上,“上海雷允上”的历史曲折而生动,雷氏子孙的经营魄力和独具慧眼也更令人钦佩。
上海雷允上的发迹
雷允上的创始人名雷大升,出生于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青年时代是个读书人。后来生了两场大病,耽误了二次进京应试,才体会到医药的重要性,从此下决心学医识药,拜苏州名医王晋山为师,与叶天士同窗,发愤学习,终成远近闻名专治瘟疫的一代宗师。
, 百拇医药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雷大升38岁,他在苏州城里阊门内天库前周王庙弄口开起了一家中药店,以雷氏家族的堂名“诵芬堂”为药店招牌,取名“雷诵芬堂中药铺”,自己在店内坐堂开诊,以他本人的字,挂出了“雷允上医生”的牌子。
由于雷大升医术高明,药店所售药品质量上乘,渐渐成了一家远近闻名的 “名牌”中药店。由于“雷诵芬堂”的店名难记又拗口,民间简称为“雷允上药店”。
咸丰十年(1860年)4月13日,太平军攻占苏州,全城一片战乱,史称“庚申之灾”,雷氏家族因未及撤离而罹难者竟达十余人之多。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雷诵芬堂”的当家人当机立断,让各房孙辈携带药品撤离兵灾险地,从而保留了相当的实力,为日后重振雷氏祖业创造了条件。大部分雷氏族人携带店里分给大家的贵重细料及药品离开苏州来到上海。有些战乱中离散的族人,在外辗转多时也陆续到达上海。
雷氏族人来到上海,在当时的法租界地盘即新北门与老北门之间,相当于现在的人民路一带的马路边上,摆设起小摊,以卖药度日。药摊生意较好,有利可图,他们虽客居上海,但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随之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
, 百拇医药
清同治二年(1863年),雷氏族人中最具代表性的雷大升的孙子雷子纯会同各房孙辈共同商量,各房集资在上海开设了一家正规的药店,招牌定为“雷诵芬堂申号”,创建了上海雷允上。由于上海雷允上所生产的各种成药质量良好,疗效显著,又经济实惠,而深受上海市民的欢迎。
1880年由雷子纯牵头,对店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制订了一系列店务整顿的新制度,为族人所认可。当年,雷氏全族签订了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合议书》,此即族人所称的“中兴之策”,成为上海雷允上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六神丸的诞生
清光绪年间,雷子纯之子雷滋蕃刚成年,正处于年少气盛时期。他具有乃父的优点“精于经营之术”,是雷氏家族中的“杰出人才”。他持有一张六神丸秘方,他认准这张秘方若如法炮制推向市场必有广阔前途,于是决定独自在上海经营六神丸。
雷滋蕃心里十分清楚,若要推销六神丸,必须在上海有一家正规的药店作为门面,经过药店柜台出售药品,才会使顾客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于是,他毅然决定个人出资独自在上海的南市小东门内方浜路上开设一家小药店,因不属于雷氏祖业,不能沿用诵芬堂招牌,另取招牌为“雷桐君堂”。开店目的仅是给六神丸有个合法的销售点,并不靠药店牟利,因此规模很小,只雇佣了两名伙计,经营药品也不齐全,无非是摆个样子而已。
于是,雷滋蕃在上海有了一家名正言顺的药店,开始加工和销售六神丸。当时,六神丸完全是用手工生产,雷滋蕃考虑到店内两名伙计不是雷家子孙,如果在上海加工,这张秘方的配料及生产工艺势必被外姓人识破,不利于秘方的保密。为此,他把秘方带回老家,让他妻子加工。雷滋蕃的老家花园里有一座石舫,俗称“旱船”,独立在房舍之外,可以有效地隔绝外人,很适合做六神丸的加工之地。于是,就由他妻子照秘方在石舫里配料炮制,成品带回上海销售。两名外姓伙计只知道六神丸名称及成品,无法获悉处方内容及生产工艺,于是这秘方没有人知道底细,当然也不会遭仿制,从而达到了保密目的。
(下期登出《小如芥菜籽,功堪称国粹 ——六神丸的传奇故事(下)》), 百拇医药(洪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