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3577
急性心肌梗死,生死攸关6小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家庭用药》2010年第4期
     老张早饭后出现中上腹隐痛,伴恶心、出冷汗,以为是老胃病发作了,熬一熬就过去了。谁知症状一直没有好转,连午饭也吃不下,服了点胃药后症状也无好转。到了晚上,他的脸色越来越苍白,还呕吐了几次,大汗淋漓,老伴发觉情况不对,立即拨打120。到了医院经过检查,老张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遗憾的是因为送来得太晚,已经错过了抢救治疗的黄金时间。经过医生几天的全力抢救,老张终于脱离了危险,但仍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出院后步行100多米就觉得胸闷、气急,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老张为当时没有及时就诊而错过了心肌梗死抢救治疗的黄金时间后悔不已。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医学上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6小时以内作为抢救的“黄金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段,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危及生命。

    时间就是心肌——生死攸关6小时

    心脏自身的血供是通过起源于于主动脉根部的冠状动脉供应的。当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75%以上时,人体活动时会出现心脏供血不足,有可能出现胸闷痛症状。当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时,心肌细胞就会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变性或坏死,就是我们俗称的心肌梗死。

    研究证明,心肌细胞的坏死是在冠状动脉血流完全中断,也就是心肌梗死发生后半小时左右才开始出现。因此,争取在第一时间开通心肌梗死的相关血管、恢复心肌血供是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

    在抢救过程中,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心内科医生常常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心肌梗死越早采取措施,患者的预后就越好,反之越差。

    症状+检验+经验,综合判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血清心肌标志物(心肌酶谱)的动态改变。一般患者会有胸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不能缓解,可伴有左侧肩背部等区域的放射痛。因为在生理功能上内脏的感觉神经支配存在一定的交叉分布,所以有的患者症状很不典型,不是表现为胸痛,而可能是上腹部、肩背部,甚至是类似牙痛般的下颌区疼痛,由此常常容易被忽略。从患者角度而言,如果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就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化检验主要是心肌酶学检验,包括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等一系列指标。正常时它们均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只有在心肌出现损伤或坏死的时候才被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引起相关指标的明显升高。由于各个指标的出现顺序不同,因此它们对于反映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公认的比较敏感的生化指标是肌钙蛋白,但是它最快也要在发病后2~3小时才升高,所以在发病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可能仍为正常。

    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是年轻医生如果碰到有不典型的胸痛症状、但心肌酶谱检查却正常的患者,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心电图已有典型的心肌梗死特征性改变,就可以不必理会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结果,尽快开展抢救工作。如果心电图的改变也不典型,则需密切随访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一旦出现有意义的变化立即进行抢救和治疗。

    诊断明确立即抢救

    一旦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明确后,就必须争分夺秒地开展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工作。目前,认为通过对患者病变血管先行球囊扩张再置入血管支架,从而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是最有效的。现在各大医院均已开展了相关工作,为保证疗效还专门辟出绿色通道,配备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和设备24小时待命,以缩短“D to B”的时间(即从就诊到球囊扩张的时间),从而保证抢救的顺利和及时进行。

    在一些基层医院,如果接诊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又没有相关条件进行急诊介入治疗,也可以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先行药物溶栓治疗后再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方唯一主任每周二上午有特需门诊,周四上午有专家门诊) (方唯一 叶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