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078696
中医谈筋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家庭用药》 2011年第4期
     骨,在中医学里属于“奇恒之腑”。“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现在也称为“脏象”。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按照脏腑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肝、心、肺、脾、肾,合称为五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性器官,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是形态似腑,功能似脏,有贮藏精气的作用,故名奇恒之腑。

    骨与五脏六腑皆有联系,其中与肾、肝二脏的联系比紧密切。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中精气充盈,则骨、脑髓、脊髓得以充养。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表现为头聪目明,思维敏捷;骨得养,则坚强有力。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生髓不足,不仅可见头晕耳鸣、健忘、思维迟钝,还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等;“齿乃骨之余”。齿是骨的延续,均赖肾中精气充养。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有连接和约束骨节、肌肉,主持运动等功能。在五脏中肝与筋关系最为密切,这是因为全身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若肝血充盛,筋膜得养,则筋力强健,运动自如,且能耐疲劳。若肝血不足,筋膜失养,则表现为四肢无力、动作迟缓、手足震颤、肢体麻木、抽搐拘挛、屈伸不利等。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乃筋之延续。

    魏氏伤科主要传人李国衡教授辨伤、治伤理念首先是建立在其治伤整体观上的。魏氏伤科将伤损分为硬伤、软伤、内伤、外伤、杂症。硬伤指骨折、脱位、骨缝参差(骨错缝);软伤指筋、肉、皮脉损伤;内伤指气血、脏腑、奇恒之腑损伤,如头部、胸胁、脘腹内伤等;外伤则为皮肉破绽、水火烫伤等。包括杂症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机体损伤内外互应,故在临床辨证施治上需有整体观念。局部症状为主者,以外治为主;全身症状明显者,以内治为主;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并重者,则应内外兼治。在上述治伤整体观指导下,李国衡在临床治疗中善于运用中医气血脏腑理论指导治疗实践。他结合中医骨伤科专业特点,临证注重气血脏腑辨证及损伤部位辨证,治伤重视调理气血,同时又注意顾摄脾胃之气。

    跌仆损伤,体表损伤会反映于内。李国衡教授秉承魏氏伤科辨伤全身辨证,除辨气血外,尚需辨脏腑的特点。肝藏血,血荣筋,坠堕骨折等损伤,恶血留内,败血归肝;肾藏精,生髓,髓充骨,肾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充养于骨,损伤之证,骨节受损必内动于肾。慢性劳损,尤以中年以上肾精亏损或肝肾两虚,筋骨衰退而致骨节退变。故李国衡认为辨脏腑应首辨肝肾。脾主四肢,司运化,损伤之证肌肤皮肉首当其冲,甚则皮开肉绽,气血外溢,瘀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失调,同时伤后多见心烦思乱,思伤及脾,故脾胃状况不可不辨。同时针对肺为气海,主一身之气及心主血、主神明,李国衡也注意损伤所致气机不畅、心神不安的辨证施治。

    (作者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有专家门诊), 百拇医药(李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