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不泥,择善而从
“说实话,做医生都是从小医生做起,我对于中医的体会和认识也是逐渐加深的。在学习阶段的我很幸运,遇到几位良师,他们的培养之情我至今仍感激。”至此,何立人教授打开了话匣子。
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立人教授,曾先后师承江南名医张伯臾、朱锡祺等人。其后,何教授在长期的行医生涯中,尊崇《黄帝内经》《难经》等经旨,博采众长,对临床病症,尤其是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辨证思维及治疗特色。
治病先治心
何立人教授总结自己医治疾病的总则:治病先治心。此处的“心”并非只是心血管疾病,而是指患病时的情绪。对于疾病的发生,应注重情志诱因的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让其豁然开朗,身心皆适。中医基础理论有“心主神明”一说,何立人教授由此还提出了以甘麦大枣汤为基础的加减辅助治疗。
甘麦大枣汤出自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 http://www.100md.com
此处所论脏躁,多由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多,肝郁化火,伤阴耗液,心脾两虚所致。方中小麦味甘性平,入心经,善补心气、养心神、除热解渴,常用于神志不宁、失眠等症;甘草补中益气,甘缓和中;大枣甘平,补益脾气,缓肝急并治心虚。三味合煎汤饮用,则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平补脾气的作用。现代临床常用于神经症、不眠症、歇斯底里症、幼儿夜啼症、百日咳、梦游、癫痫、胃痉挛、因肠胃虚弱所致的疲劳、频作呵欠、窦性心律不齐、心脏神经官能症等见有心悸脉促,心经气阴两伤者。
何立人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在甘麦大枣汤的基础上加减应用了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将仲景之方三方合一变成其常用组合,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后遗症、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上颇有疗效,此方更被其学生们戏称为“何氏甘麦大枣汤”。
此外,何立人教授说:“治心又不唯心。”治病不能只看到心,中医讲求整体观念,心之所以生病是受到其他脏器的影响,某个脏器的病变又可导致其他脏腑产生病理改变。
, 百拇医药
从“湿浊”辨治高血压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也越来越好,肥甘厚味之品的过量摄取易导致脾胃的受损。据此,何立人教授提出湿浊内结、土湿侮木、脉道不畅也应该是中医治疗高血压应考虑的病机之一。
此前,传统中医对高血压多以“眩晕”病症立论,采用平肝潜阳、平肝熄风法治疗。人们所熟知的天麻、钩藤、石决明等中药均为降压良药,天麻钩藤饮也成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代表方剂。然而我们也看到,“见是病用是药”的方法,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何立人教授解释说,“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对应五脏,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水生木,木克土……五行得以相互生化,相互制约,阴阳平衡,生生不息。但在病理情况下,制约太过可以发生相乘,而制约不足,又可以发生反侮。如木原克土,但土湿偏盛,反侮于木,用一个自然界的简单现象来概括,长期阴雨连绵,所栽草木会因土壤过于湿润而出现烂根现象。这就是‘土湿侮木’。”
, 百拇医药
早在我国古代的医籍原文中就验证了这样的观点,《医林蝇墨》阐述曰:“因与湿,首如裹;首者清阳之会,位高气清,为湿气熏蒸而沉重,似有物以蒙之也。”说明湿浊蒙蔽清窍,可致头重如裹、头晕昏朦。《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清·赵晴初在《存存斋医话稿》中认为:“痰属湿,为津液所化。”所以湿浊存在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动态变化中。即脾胃损伤→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滞脉络→痰瘀互结→沉积脉道→脉道失柔→脉壁增厚→血府狭窄→血压升高。
因此,在高血压的辨治中,何立人教授推崇张子和“因邪致病,先论攻邪,邪去则正安”的观点,倡导“治病以驱邪为先”“邪气去而元气自复”的原则,针对促使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水湿痰浊”,治疗时分清表里上下,审查寒热虚实,重视化湿泄浊、除瘀浊。然而,浊邪产生,必挟有脏腑之气血、阴阳、津液等亏虚,若教条地以攻为先,单纯燥湿消痰,则会耗伤正气,药助病邪,加重病情。故治疗应寓补于其间,攻补兼施,重在健脾调肝益肾,兼顾五脏扶正气,尤其应时时顾护脾胃之气,使邪攻补益皆不伤脾胃,即“抑木扶土”法。
, 百拇医药
平和从事,为医之道
“做一个患者比较认可和欢迎的医生”这是何立人教授唯一的心愿。行医四十余年的何教授自言没有其他什么宏大的理想,能帮患者解除一点痛苦,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是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何教授对疾病的认识推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理,在诊治疾病时也谨守“以平为期”“以和为贵”之要旨。此不单是用药之道,也是做人之道、养生之道。
(何立人教授每周一上午在龙华医院特诊部,周一下午在岳阳医院甘河路特诊部,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在岳阳医院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周六下午在曙光医院西院名医特诊中心有特需门诊)
封面人物
何立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何立人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
擅长医治中医内科疾病,以辨证论治为专长,对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血脂紊乱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和对心身疾患、慢性虚损性疾病、肿瘤调理等治疗颇有心得。, 百拇医药(毛小园)
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立人教授,曾先后师承江南名医张伯臾、朱锡祺等人。其后,何教授在长期的行医生涯中,尊崇《黄帝内经》《难经》等经旨,博采众长,对临床病症,尤其是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辨证思维及治疗特色。
治病先治心
何立人教授总结自己医治疾病的总则:治病先治心。此处的“心”并非只是心血管疾病,而是指患病时的情绪。对于疾病的发生,应注重情志诱因的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让其豁然开朗,身心皆适。中医基础理论有“心主神明”一说,何立人教授由此还提出了以甘麦大枣汤为基础的加减辅助治疗。
甘麦大枣汤出自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 http://www.100md.com
此处所论脏躁,多由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多,肝郁化火,伤阴耗液,心脾两虚所致。方中小麦味甘性平,入心经,善补心气、养心神、除热解渴,常用于神志不宁、失眠等症;甘草补中益气,甘缓和中;大枣甘平,补益脾气,缓肝急并治心虚。三味合煎汤饮用,则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平补脾气的作用。现代临床常用于神经症、不眠症、歇斯底里症、幼儿夜啼症、百日咳、梦游、癫痫、胃痉挛、因肠胃虚弱所致的疲劳、频作呵欠、窦性心律不齐、心脏神经官能症等见有心悸脉促,心经气阴两伤者。
何立人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在甘麦大枣汤的基础上加减应用了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将仲景之方三方合一变成其常用组合,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后遗症、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上颇有疗效,此方更被其学生们戏称为“何氏甘麦大枣汤”。
此外,何立人教授说:“治心又不唯心。”治病不能只看到心,中医讲求整体观念,心之所以生病是受到其他脏器的影响,某个脏器的病变又可导致其他脏腑产生病理改变。
, 百拇医药
从“湿浊”辨治高血压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也越来越好,肥甘厚味之品的过量摄取易导致脾胃的受损。据此,何立人教授提出湿浊内结、土湿侮木、脉道不畅也应该是中医治疗高血压应考虑的病机之一。
此前,传统中医对高血压多以“眩晕”病症立论,采用平肝潜阳、平肝熄风法治疗。人们所熟知的天麻、钩藤、石决明等中药均为降压良药,天麻钩藤饮也成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代表方剂。然而我们也看到,“见是病用是药”的方法,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何立人教授解释说,“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对应五脏,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水生木,木克土……五行得以相互生化,相互制约,阴阳平衡,生生不息。但在病理情况下,制约太过可以发生相乘,而制约不足,又可以发生反侮。如木原克土,但土湿偏盛,反侮于木,用一个自然界的简单现象来概括,长期阴雨连绵,所栽草木会因土壤过于湿润而出现烂根现象。这就是‘土湿侮木’。”
, 百拇医药
早在我国古代的医籍原文中就验证了这样的观点,《医林蝇墨》阐述曰:“因与湿,首如裹;首者清阳之会,位高气清,为湿气熏蒸而沉重,似有物以蒙之也。”说明湿浊蒙蔽清窍,可致头重如裹、头晕昏朦。《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清·赵晴初在《存存斋医话稿》中认为:“痰属湿,为津液所化。”所以湿浊存在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动态变化中。即脾胃损伤→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滞脉络→痰瘀互结→沉积脉道→脉道失柔→脉壁增厚→血府狭窄→血压升高。
因此,在高血压的辨治中,何立人教授推崇张子和“因邪致病,先论攻邪,邪去则正安”的观点,倡导“治病以驱邪为先”“邪气去而元气自复”的原则,针对促使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水湿痰浊”,治疗时分清表里上下,审查寒热虚实,重视化湿泄浊、除瘀浊。然而,浊邪产生,必挟有脏腑之气血、阴阳、津液等亏虚,若教条地以攻为先,单纯燥湿消痰,则会耗伤正气,药助病邪,加重病情。故治疗应寓补于其间,攻补兼施,重在健脾调肝益肾,兼顾五脏扶正气,尤其应时时顾护脾胃之气,使邪攻补益皆不伤脾胃,即“抑木扶土”法。
, 百拇医药
平和从事,为医之道
“做一个患者比较认可和欢迎的医生”这是何立人教授唯一的心愿。行医四十余年的何教授自言没有其他什么宏大的理想,能帮患者解除一点痛苦,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是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何教授对疾病的认识推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理,在诊治疾病时也谨守“以平为期”“以和为贵”之要旨。此不单是用药之道,也是做人之道、养生之道。
(何立人教授每周一上午在龙华医院特诊部,周一下午在岳阳医院甘河路特诊部,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在岳阳医院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周六下午在曙光医院西院名医特诊中心有特需门诊)
封面人物
何立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何立人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
擅长医治中医内科疾病,以辨证论治为专长,对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血脂紊乱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和对心身疾患、慢性虚损性疾病、肿瘤调理等治疗颇有心得。, 百拇医药(毛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