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余载,见证肿瘤治疗新历程
在患者眼里,他是救命恩人。在同事眼里,他是长者,更是“科学家”。
在小辈眼里,他是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这些评价,在我见到沈老之时,与其交谈之后,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如同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沈老笑容慈祥,和蔼可亲;而不同的是,由于其特殊的职业身份——医生,他虽年近八十,他依旧规律地安排着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每天上午七点之前到医院,与科里同事一起查房,讨论患者的诊断和处理方式,讨论手术后患者的后续治疗;每周三上午参加科里的综合治疗查房;每周四上午参加外科讲座;每周有一次门诊,门诊人数都不少于五十人;必要时会参与科里的疑难手术;担任医院杂志的主编,审阅修改……沈老条理清晰地述说着每周医院工作的事务,从他的眼神里,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沈老笑言:“如果什么都不做了,还真会不习惯,在我还能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就尽力去做。”
肿瘤治疗手段日新月异
1957年,沈老被分配到现在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带着从小对医生职业的热爱,他在肿瘤医院扎了根,这一扎就是五十几年的光阴。沈老回忆道:“这么多年来,医院在发展,我们的学科在发展,很多理论、技术都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但我们仍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也许外行人士对医疗技术的进步感觉不是太敏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