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61683
胆病从肝论治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家庭用药》 2013年第6期
肝脏与胆囊的关系,胆病由肝而起,胆病常累及于肝
     “肝胆相照”常用来比喻人和人之间坦诚相待,互相扶持之意。最早见于宋·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了肝脏与胆囊的关系,“肝胆相照”也确有其理。而朱培庭教授作为“胆病从肝论治”的首倡者,更是将此作为治疗胆病的理论基础,依据“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原则,与西医结合,临床治愈胆病病例无数,获得了无数胆病患者的良好口碑。

    肝失疏泄,受累及胆

    在解剖学中,胆囊借疏松结缔组织附着于肝脏面的胆囊窝内,其血管、神经均来源于肝脏的分支;胆道系统由胆囊、肝外胆管、各级肝内胆管、肝脏毛细胆管组成;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分泌而成;胆红素、胆汁酸等胆汁成分通过肝细胞进行代谢;肝与胆共同发源于前肠末端腹侧壁内胚层细胞增生而成的肝憩室。

    《灵枢·本枢》称“胆者,中精之腑”“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谋虑后则必决断,而决断又来自谋虑,可见肝与胆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有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亦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如果肝失疏泄,则会造成一些胆病的发生。因此,“胆病从肝论治”理论应运而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