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
编号:13148358
中耳炎只是“烂耳朵”吗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家庭用药》 2013年第11期
     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也是危及听力甚至全身健康的顽疾。每当人们谈起中耳炎,就会马上联想到“烂耳朵”一词,以为只是耳朵里流脓水,无伤大雅。其实中耳炎是反映中耳部位的炎症性疾病,有流脓症状的只是化脓性中耳炎,此外还有其他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原因多为感冒。感冒时,鼻和咽部的炎症波及连通中耳和鼻咽的咽鼓管,致使其通气功能受阻,中耳腔形成负压,就会产生耳闷的症状,感觉耳道内堵了棉花似的难受。长期处于负压会使中耳黏膜分泌增加,这会影响中耳的传音功能,导致耳聋。有的人因咽鼓管功能不良会在乘飞机时不能适应急骤的气压变化,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称之为“航空性中耳炎”。

    小儿好发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以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为特点,好发于小儿。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因黏膜充血肿胀刺激和压迫感觉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疼痛。而婴幼儿无法诉说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闹,并用小手去抓摸耳朵。民间有一种说法:化脓性中耳炎是因为孩子哭闹时眼泪流进耳朵里所致,此言差矣。外耳道深处有耳膜将其与中耳隔开,泪水无法进入中耳,细菌就无法趁虚而入。让细菌有机可乘的通道是咽鼓管。给婴幼儿喂奶时,如果发生呛咳,被咽部细菌污染的奶就会进入中耳,引起感染发炎。

    危险的慢性胆脂瘤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如治疗不当,可能转变为慢性中耳炎,轻则间歇流脓,重则会因鼓膜穿孔和听骨链受损而严重影响听力。更有甚者会演变成一种危险性的,称之为胆脂瘤性中耳炎的疾病。

    慢性胆脂瘤性中耳炎有相当大的危险性,一般人们都忌讳“瘤”字,但事实上胆脂瘤并非真性肿瘤,而仅是位于中耳和乳突内的囊性结构,多随中耳炎而产生,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向周围膨胀性增大,侵蚀周围骨质。随之会发生多种严重的颅内、颅外并发症,诸如迷路炎、面瘫、脑膜炎和脑脓肿等,为此被视为埋在耳朵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引爆”可致患者于死地。

    中耳炎的药物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改善中耳通气和清除中耳积液。前者常用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每日3次。应采取仰卧低头位,头向患耳侧倾斜,自患耳侧鼻孔滴药,3分钟后再起身。清除中耳积液可在门诊施行鼓膜穿刺抽液,并可注入地塞米松。久治不愈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考虑行鼓膜切开术,并留置引流管8~18个月。

    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重点是滴耳剂的合理使用。常用的滴耳剂有水剂和酊剂两种。滴耳剂使用前应先擦净外耳道内的脓液,脓多时可选用3%双氧水洗耳,每次5~10滴,可见大量泡沫泛出,以棉签将泡沫擦净。然后滴入氧氟沙星滴耳液,以充满外耳道口为度,并维持姿势5分钟,以取得水浴之效果。酊剂的代表是硼酸酒精,由于酒精有刺激作用,不宜用于急性炎症,但酒精的易挥发性,在少脓的情况下,更易取得收干的效果。

    (作者每周二上午有专家门诊,每周一下午有特需门诊), 百拇医药(江德胜)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