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共“养”心
据相关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同等条件的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年龄超过65岁的糖尿病患者,68%死于冠心病,16%死于脑卒中。
因此,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预防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
西医防治三法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增加的机制包括: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倾向增加、血小板活性增加,以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增加等,从而加剧了各种危险因素,促成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首先,治疗时应高度关注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强化降糖的同时,全面干预,对各因素提前预防与处置。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限制饮酒、戒烟及对不良情绪的调整等。
第三,全面强化血糖、血压、血脂管理,关注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与干预,并重视抗血小板治疗。血压水平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常规应进行尿液检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提前预知并干预、防止肾脏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医调治重“气血”
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糖尿病患者,脾肾皆虚,延绵日久,则气血生化不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运血无力,瘀滞于心脉则化生冠心病等心血管疾患,进而发展为心血管事件。
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气血的补充,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养心氏片结合古今历代医家的诊疗心得,以人参、黄芪补脾,淫羊藿、地黄益肾,脾肾双补,从“本”治疗。组方的十三味药物,均选用作用温和的植物性道地药材,有效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异体蛋白过敏和毒性蓄积等不良反应,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 百拇医药(梁超)
因此,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预防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
西医防治三法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增加的机制包括: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倾向增加、血小板活性增加,以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增加等,从而加剧了各种危险因素,促成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首先,治疗时应高度关注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强化降糖的同时,全面干预,对各因素提前预防与处置。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限制饮酒、戒烟及对不良情绪的调整等。
第三,全面强化血糖、血压、血脂管理,关注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与干预,并重视抗血小板治疗。血压水平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常规应进行尿液检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提前预知并干预、防止肾脏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医调治重“气血”
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糖尿病患者,脾肾皆虚,延绵日久,则气血生化不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运血无力,瘀滞于心脉则化生冠心病等心血管疾患,进而发展为心血管事件。
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气血的补充,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养心氏片结合古今历代医家的诊疗心得,以人参、黄芪补脾,淫羊藿、地黄益肾,脾肾双补,从“本”治疗。组方的十三味药物,均选用作用温和的植物性道地药材,有效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异体蛋白过敏和毒性蓄积等不良反应,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 百拇医药(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