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化医疗”离我们有多远
第1页 |
参见附件。
是病都是苦!头疼、脑热、感冒、咳嗽、吃药、打针、挂水、各种检查……只能算小苦,若不幸得了大病疑难病必须进行各种介入性检查、开胸、开腹、开颅、接骨、脏器移植什么的可算是大苦,更别提各大医院门庭若市,环境噪杂,名家名医一号难求,如果再遇到医护人员态度不好,真正要从心底里感叹“看病难”“健康是福”了。
约在十年前,于布为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舒适化医疗”的概念,即使今天听来,仍然有吸引眼球、引人向往的效应。
“舒适化医疗”的概念
本世纪初,有国外学者倡议建设“无痛医院”。于布为教授认为,建立“没有疼痛或消除疼痛的医院”尚有困难,继而提出“舒适化医疗”的概念,将之作为现代化医院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并在2009年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全国主任委员期间,将其写进学会的发展愿景中。
“舒适化医疗”有两个层面的内容
物理层面患者肉体感受到的痛苦,通过麻醉科医师使用麻醉药物为所有侵入性的操作提供无痛化的服务,如过去做胃肠镜检查、人工流产都是非常痛苦的,现在一部分人可以选择做无痛胃肠镜、无痛人工流产。通过麻醉科“无痛服务”这个枢纽,倡导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细节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服颜色,医院围墙的设计,诊室和病房墙壁颜色选择、装饰字画的布置,比如墙壁上可以陈设蕴含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的健康格言或名家字画,而不是只有干巴巴的口号。
心理层面为什么中国医院进来让人不舒服?人太多、环境差像个大菜场,这些还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是“软件”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的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医院在技术上和学科建设等纯技术层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已经基本达到同一水平。可是我们在服务理念、人文关怀和对人的尊重方面却做得差强人意。我们很多医院就诊流程以及医院内部科室设置、楼层设置、预约诊疗是否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现实与公众的意愿及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