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7年第7期
编号:13095582
解读《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家庭用药》 2017年第7期
     总体情况

    与2015年相比,未出现显著变化。2016年,全国97.7%的现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43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者42.3万余份,其比例持续增加,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可利用性持续增加。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为1 068份。

    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责任单位。2016年按报告来源统计,医疗机构的报告占85.6%,药品经营企业占12.8%,药品生产企业占1.4%,个人及其他占0.2%。其中,医生报告占55.5%,药师报告占25.3%,护士报告占15.1%,其他报告占4.1%,表明医疗机构仍发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渠道作用,药品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报告工作。

    报告涉及患者情况,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接近0.89:1,女性略多于男性,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报告占9.9%,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报告占23.5%。

    按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占81.5%、中药占16.9%、生物制品(不含疫苗)占1.6%。

    按照药品给药途径统计,静脉注射给药占59.7%、其他注射给药(如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等)占3.4%、口服给药占33.7%、其他给药途径(如外用、贴剂等)占3.2%。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器官系统情况,排名前三位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7.6%、胃肠系统损害占25.4%和全身性损害占10.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