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食品学报》 > 2020年第2期
编号:40456
蓝莓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表面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6日 2020年第2期
链格,青霉,霉菌,1材料与方法,1材料与试剂,2仪器与设备,3方法,4数据统计与分析,2结果与分析,1蓝莓病原真菌菌落形态描述,2返接试验结果,3病原真菌的形态,4蓝莓病原真菌ITS区PCR扩增产物凝胶电泳成像
     周 倩 冯 肖 纪淑娟 魏宝东 周 鑫 王斯瑶 王亚娟 郝 佳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沈阳110866)

    蓝莓又称越橘,俗称都市果,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为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耐寒性极强,可抵御-50℃的严寒,原产于北美、苏格兰和俄罗斯,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新兴世界性小浆果[1]。随着蓝莓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种植年限的增长,其病害的发生也比较普遍,由于蓝莓果实柔软、皮薄、多汁、营养成分丰富,因此在采后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导致果实表面凹陷、破裂,霉菌沿裂缝处开始繁殖蔓延,造成全果腐烂变质[2]。蓝莓果实病害具有发生普遍、侵染部位多样、发病时期持久、影响产量和品质等特点[3]。侵袭采后蓝莓的病原真菌很多,还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西班牙、美国、智利、阿根廷等地的病原菌主要是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和根霉菌(R hizopus spp.)[4-7]。国内一些地区的蓝莓贮藏病害致病病原真菌已被分离鉴定出几种常见的病原真菌,包括灰葡萄孢、青霉、链格孢霉、褐孢霉[8]。其中,灰霉病是蓝莓的主要病害之一[9-10]。

    本试验中针对辽宁地区的“蓝丰”蓝莓果实为试材,通过对蓝莓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果实表面病原菌的分离与筛选,明确采后蓝莓腐烂的主要病原菌的种类。采用传统混菌法对表面病原真菌进行培养和纯化,经形态学观察分析,初步确定蓝莓表面病原真菌种类,并进行返接试验。对真菌核糖体基因ITS区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对病原真菌分类鉴定。采用该技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分子检测已在国际上广泛应用[11]。通过生理生化实验确定所鉴定菌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蓝莓果实贮藏保鲜过程中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蓝莓品种为“蓝丰”,采摘当天,选取成熟度相同,果实饱满,无病虫害,大小均匀一致的果实运回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室。分装后置于室温(20±0.5)℃贮藏。

    1.2 仪器与设备

    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FA-004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科科技有限公司;PCR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电泳仪和电泳槽,北京市六一仪器厂;凝胶成像仪Amershan Imager 60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2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