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食品学报》 > 2020年第9期
编号:39983
双蛋白营养干预促进肠-肝-脾轴免疫互作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6日 2020年第9期
脾脏,肝脏,肠道,1器官免疫互作与肠-肝-脾轴(ILSAxis),2双蛋白促进allo-HSCT患者免疫重建,1allo-HSCT移植后影响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因素,2allo-HSCT患者面临严重营养问题,3蛋白营养与机体
     王 靖 张婧婕 韩 迪 闫文杰 朱 宏 韩 娟 梁克红 仇 菊

    (1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北京100081 2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 北京100083)

    白血病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以儿童和青年居多[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 -HSC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然而,患者移植后将会面临驾驭和管理宿主免疫状态极端变化的挑战。移植前需进行大剂量放、化疗和抗体介导的骨髓细胞清除过程,从而为移植进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提供空间。然而,随之而来的严重免疫缺陷、免疫重建延迟和并发症的发生,常常伴有生命危险,是移植相关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2-3]。移植后,供体免疫系统可以攻击受体或“宿主”,即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且常见的并发症,症状包括发热、肝脾肿大、腹泻、感染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4]。如何促进免疫重建(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和防止癌症复发),同时避免GVHD等并发症,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课题。

    1 器官免疫互作与肠-肝-脾轴(ILS Axis)

    allo-HSCT 后的免疫重建和GVHD 的发生、发展都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显示,除了脾脏、胸腺、骨髓等免疫器官外,小肠、肝脏等组织作为非专职免疫器官,同样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其中肝脏、肠道和脾脏之间存在紧密的免疫互作。

    在胚胎学方面,肝脏在发育过程中直接从前肠出芽;出生后早期脾脏中发现的部分B 细胞来自胎肝。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下肠系膜静脉主要收集大肠血液后注入脾静脉,然后和主要收集小肠血液的上肠系膜静脉汇合形成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循环系统中的血液通过肝动脉进入肝脏;而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5-6]。此外,肝脏、肠道、脾脏之间可通过体循环进行相互作用。

    生物学功能方面,三者之间同样关系密切。首先,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在肠道中以共生的方式存在,在消化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是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除了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外,肠道中大量细菌的抗原和微生物产物可进入血液,随门静脉进入肝脏,调节肝脏免疫耐受。疾病状态下,微生物组成的变化或肠道通透性的改变会促进微生物易位到门脉循环中,导致微生物细胞壁成分(来自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和来自真菌的β-葡聚糖)和DNA等产物通过血液输送到肝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5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