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球蛋白-马铃薯淀粉可食膜的微观结构及机械性能
锥形瓶,透光率,复合膜,1材料与方法,1材料与试剂,2主要仪器,3方法,2结果与讨论,1不同比例条件下11S-PS可食膜的X-RD分析,2不同比例条件下11S-PS可食膜的FTIR光谱分析,3不同比例条件下11
成晓祎,孙铭悦,任轩雨,刘晏玮,王 欢*,江连洲(1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哈尔滨 150030 2 东北农业大学文理学院 哈尔滨 15003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发重视。使用环境友好型物质代替塑料等不易降解材料,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关注。可食膜为一种新型的包装材料,具有安全、卫生、易降解等优点,通常以生物大分子为原料,添加增塑剂或交联剂,通过流延、喷涂等方法制备而成[1]。可食膜基质来源广泛,按照成分可大体分为多糖基、脂质基、蛋白基3 类。然而,单一可食膜在一些方面存在缺陷,如淀粉基可食膜机械性能差,蛋白基可食膜阻湿性能差等,具备功能特性的复合可食膜应运而生。复合材料制成的可食膜具有优异的性能,例如较好的断裂伸长率,优异的阻隔性能,从而减缓食品腐败速度[2]。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通过共混法、涂层法和层压法制备可食膜,使所得可食膜机械性能和生物功能性达到最佳,应用范围更广泛[3]。
淀粉为来源广泛,廉价易得,易生物降解的天然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可食性薄膜的研究。然而,由于淀粉内部存在结晶区,使淀粉膜脆性较大,水蒸气透过率高,导致机械性能差,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马铃薯淀粉(Potato starch,PS)中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分子间以氢键连接,常温下不溶于水,糊化温度65 ℃左右,糊化后具有高溶解度和糊黏度[5],作为涂膜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豆球蛋白(Glycinin,11S)是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碱性(pH 7.0~12.0)条件下,11S 分子间通过静电斥力维持蛋白质溶液稳定。郭宽等[6]制备不同7S/11S 比例的大豆分离蛋白膜,结果发现,11S 含量高的膜具有较高的抗张强度及在水中的稳定性较高。因此将11S 应用于薄膜中可以达到改善薄膜性质的作用[7]。
一般来说,由单一聚合物制成的可食膜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而在另一些方面表现出较差的性能,使用多种生物聚合物制备可食膜可有效改善这一缺点。通过蛋白和多糖结合获得可食膜的方法,成为科技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Xu等[8]通过研究不同豌豆淀粉-南瓜籽蛋白比例复合膜的形态,发现适当比例的豌豆淀粉-南瓜籽蛋白复合物添加聚苯乙烯制备的复合膜具有包装油性食品的潜力。Li 等[9]将不同浓度纳米颗粒添加到大豆蛋白和玉米淀粉膜中,结果发现添加结构与膜基质相似的纳米填料可以更好地改善膜的功能特性。Azevedo 等[10]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热塑性淀粉-乳清蛋白可食膜的物理性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2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