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食品学报》 > 2023年第9期
编号:1006887
“食药同源”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1月26日 中国食品学报 2023年第9期
药食,1“食药同源”发展历史,2“食药同源”食品产业发展现状,1“食药同源”文献研究概况,2“食药同源”食品开发情况,3“食药同源”食品产业面临的挑战,1“食药同源”食品基础研究薄弱,2“食药同源”食品产业科研投入较低
     余强,郑 冰,聂少平,谢明勇

    (南昌大学 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47)

    营养健康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23 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19 年全球人类前十大死因中,有7个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在不断扩大,2019 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民营养健康改善和慢病防控工作,先后印发《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以及《关于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掘利用我国“食药同源”资源宝库,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将传统食疗配方与现代食品工艺相结合,生产出以普通食品形态为载体,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慢病风险或调节亚健康状态的营养健康食品,对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 “食药同源”发展历史

    上古时代,人类在漫长的食物探索历程中,渐渐认识到食物和药物之间的区别。他们将那些用于满足饥饿和提供身体所需的有益物质归类为食物,而将具备治疗作用的物质归类为药物。正是在这样的认知下,人们形成了“食药同源”的观念[3]。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神农尝百草,传说神农轩辕氏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奠基人,在古代文献中被广泛记载。陆贾在《新语·道基第一》中曾描述:“民以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医賸》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此其尝百草为别民之可食者,而非定医药也”[4]。“神农尝百草一日七十毒”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上古之人药食不分。

    长沙马王堆遗址中发掘的医药书籍成书大多为战国以前,其中《养生方》《却谷食气》等帛书中记载了“以食治之”或者“以食养身”等养生方法,可见早在两千年前“食药同源”的理论已经初露端倪。同时期的《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了食物和药物的搭配原则及其对五脏的影响,比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可被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对药膳学的发展起到深远的推动作用。在唐朝早期,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著作中记录了“食治”专篇,其中收载了果实、菜蔬、谷米和鸟兽四大门类共164 种药用食物,为食疗、食养、药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04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