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术中的“一身备五功”
太极拳术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精华,它不仅具有延年益寿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技击防身的功效。恩师林炳尧先生生前经常讲练太极拳术主要用来修心养性,防身技击为末事。虽然太极拳术注重人们的修心养性以及对人类智慧和潜能的开发,但太极拳术毕竟是中华武术的瑰宝,被古人称为是“拳中之王”,因此,在技击运用上,它具有非常大的威力。如果我们想拥有这份太极拳术的真功夫,那么我们就必须精通太极拳术的“一身备五功”。
一身备五功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太极拳术中五种不同层次的功夫,它们分别为:一是桩功和单式,二是拳架,三是推手,四是散手,五是器械。
一桩功和单式
桩功是静态功法,是太极拳术的基础功夫。桩功的练习又分无极桩、马步桩、弓步桩、仆步桩、川步桩等等。练习桩功时,要求意念放松,顺其自然,把一切思虑从大脑中排除,使身体处于高度的安静状态,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干扰,所谓:静如山岳。单式的练习则有搂膝拗步、倒撵猴、野马分鬃、云手、左右分脚、下势等式。练习单式时,练习者应该把弓马步尽量做到“两平一直”,即:脚尖与膝端垂直持平、大腿要水平、腰背要自然伸直。并且要求练习者全身都要自然放松。每个单式的练习都要有“三步曲”:即先有松意,次有心意,再有神意,最后达到“三极”:即极清静,极松柔,极轻灵。
二拳架
练习拳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练好“知己功夫”。在拳架的练习过程中,我们又把它分有形与无形两个阶段。有形阶段的练习,主要是要求练习者把已经熟练的单式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身体在运动的时候,尽量要做到方位和角度的准确,同时身体上各部分的肌肉群要求自然放松,最好能够松到恰到好处。切记不可以使身体产生僵硬。当拳架的“外形”练到比较准确和熟练以后,这时候我们就要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就是弃“形”阶段,也即是“无形阶段”练习的开始。弃“形”阶段就是要用你的“心意”来指挥拳架的“外形”运动轨迹。这个过程主要是练习如何用你的心意来控制你身体的运动轨迹,做到心动形随!《十三势行功心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十三势歌》对心的描述有三处:“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无形阶段的练习,主要是要求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到精神专注,全身松透,则气自然下沉丹田,心静神敛,丝毫不用后天之气力,纯任自然。身体在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中都要符合“神凝气静、中正安舒、从容大雅、绵绵不断”这十六字的要求。此外还要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纯以神行,不尚气力,无丝毫之勉强,无一处不合于自然。太极拳术的精要之妙处,就在于用意不用力,极缓而极绵,做到形与心合。只有通过这样的练习,才能达到“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境界。有些人以为太极拳架的练习速度、时间和方式等是固定不变的,好像太极拳架的练习与散步、打球没有什么区别,其实这是对纯正太极拳术缺乏真正了解的一种表现。其实在练习拳架的时候,其速度既能快也能慢,练习时间可长也可短。对于初练者而言,练完全套拳架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但当拳架熟练了以后,一套拳架也可以逐渐慢到40~5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当然,当你的拳架完全由你的心意来控制的时候,这时候你练习拳架的速度可以转快,时间可以是15分钟左右、10分钟左右练习一套,甚至可以快到3~5分钟就能完成一套拳架的练习。太极拳架的练习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不仅可以站着练习,坐着练习、甚至可以躺着练习,根本不受场地的限制,这些都是纯正太极拳术的非同寻常之处。
三推 手
推手是用来练习“知人功夫”的方法,是太极拳术在技击方面运用的基础。推手分单、双推手两种类型。单推手根据步法的不同,又分为定步、合步、拗步、顺步、踏步和动步等多种形式;双推手主要有定步、动步双推手和大捋推手等形式。《打手歌》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绵随不丢顶。”推手的练习,首先要掌握的是“粘连绵随”的功夫。在练习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不丢不顶,也就是皮肤不皱、汗毛不瘪。同时在练习中两人的进退速度可快可慢,慢可以慢到每分钟1次;快可以快到每分钟60次,而在快慢的练习过程中都要达到不丢不顶。其次要练习的是舍己从人的功夫。即不自作主张,处处从人,不稍抵抗。如不能舍己从人,则是舍近求远了。最后是练习身体之圆活,两人尽量做到粘连绵随,周而复始,达到“如浑天之球,斡旋不已,而经纬弧直之度莫不全备,随屈就伸,无不合宜”的程度,这样才能达到先化后击,即化即击,不化而击的境界。
四散 手
散手就是太极拳术之临敌实战运用。太极拳架招招能御敌,与人交手,招式变化无常。其它拳种的散手全靠眼明手快,要么彼此脱离而各施其拳脚,近身则互相扭抱,仍然是有力者胜。太极散手与其他拳种的散手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由粘住听劲而出,能听劲则散手能随时运用适当。敌人一拳打来,如不先粘住,则不能听人之劲,不能听人之劲,则不能适当地运用散手,所以太极散手粘住是关键,太极唯一“粘”字,千变万化全由粘字出。故陈微明先生说:“若太极拳听劲功夫尚不能到,不能粘住敌人,则不必与人动手可也。”太极散手的练习要从开始的不丢不顶练到最后能即丢即顶,能随心所欲,随机应变后方可。太极由着熟而懂劲,着熟不难懂劲难,懂劲后身体才会知道阴阳虚实的变化。恩师林先生也曾讲与人接手,要做到“绵、铁、胶、风、影”五字,“绵”即神凝气静,绵绵若存,用之不尽,柔软、绵密得没有空隙,不仅形严密,而且心意也极严密。别人无机可乘,而我则无缝不钻。上海武术学院何炳泉老师曾经对我说:“你的林老师交手时非常严密,严密到水泼不进的地步”;“铁”即太极内劲,也就是柔中有刚,积柔成刚,绵里藏针;“胶”即太极拳术之“粘”,不丢不顶;“风”即能大能小,大者似暴风、飓风,威力无边;小者如微风,令人舒服;“影”指忽隐忽现,能聚能散,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如捕风捉影,难以捉摸。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即使是同门师兄弟,练散手也只能点到为止,否则极易伤人。
五器 械
太极器械主要是指太极剑、太极枪等。太极剑术与太极拳术都称武当嫡派,剑术的步法、身法、手法如同太极拳。林师曰:“太极拳身法、步法没有练好,最好别练太极剑。”太极剑之姿势均以拳架姿势为基础,太极剑法虚灵超脱,绵绵不断,凝神敛气,归于自然,与外家剑术大不相同。与太极拳推手听劲一样,太极剑也有比剑之法,其意全运用腰腿,只是有时剑不粘连,相离有半寸之许而已。其妙处,不在于能击、能刺,而在于击而不击,刺而不刺;在不击而击,不刺而刺,以至于我不必击人,人击我即为人自击,我不必刺人,人刺我即其自刺。所谓忘人忘我,忘手忘剑,心剑相合,神剑合一。太极剑练到较高境界,可以代替任何器械。
当然太极拳术中的“一身备五功”并不是每个练习者都能够练习,也不是很容易被掌握,更不易精通。故太极拳术的练习者想拥有“一身备五功”的功夫,非传者有极精密之教法,学者有极沉细之研究不能得也。但当你精通“一身备五功”的功夫后,那么你的功夫就能够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来者即仆,英雄所向无敌”的境界。, 百拇医药(林国富)
一身备五功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太极拳术中五种不同层次的功夫,它们分别为:一是桩功和单式,二是拳架,三是推手,四是散手,五是器械。
一桩功和单式
桩功是静态功法,是太极拳术的基础功夫。桩功的练习又分无极桩、马步桩、弓步桩、仆步桩、川步桩等等。练习桩功时,要求意念放松,顺其自然,把一切思虑从大脑中排除,使身体处于高度的安静状态,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干扰,所谓:静如山岳。单式的练习则有搂膝拗步、倒撵猴、野马分鬃、云手、左右分脚、下势等式。练习单式时,练习者应该把弓马步尽量做到“两平一直”,即:脚尖与膝端垂直持平、大腿要水平、腰背要自然伸直。并且要求练习者全身都要自然放松。每个单式的练习都要有“三步曲”:即先有松意,次有心意,再有神意,最后达到“三极”:即极清静,极松柔,极轻灵。
二拳架
练习拳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练好“知己功夫”。在拳架的练习过程中,我们又把它分有形与无形两个阶段。有形阶段的练习,主要是要求练习者把已经熟练的单式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身体在运动的时候,尽量要做到方位和角度的准确,同时身体上各部分的肌肉群要求自然放松,最好能够松到恰到好处。切记不可以使身体产生僵硬。当拳架的“外形”练到比较准确和熟练以后,这时候我们就要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就是弃“形”阶段,也即是“无形阶段”练习的开始。弃“形”阶段就是要用你的“心意”来指挥拳架的“外形”运动轨迹。这个过程主要是练习如何用你的心意来控制你身体的运动轨迹,做到心动形随!《十三势行功心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十三势歌》对心的描述有三处:“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无形阶段的练习,主要是要求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到精神专注,全身松透,则气自然下沉丹田,心静神敛,丝毫不用后天之气力,纯任自然。身体在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中都要符合“神凝气静、中正安舒、从容大雅、绵绵不断”这十六字的要求。此外还要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纯以神行,不尚气力,无丝毫之勉强,无一处不合于自然。太极拳术的精要之妙处,就在于用意不用力,极缓而极绵,做到形与心合。只有通过这样的练习,才能达到“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境界。有些人以为太极拳架的练习速度、时间和方式等是固定不变的,好像太极拳架的练习与散步、打球没有什么区别,其实这是对纯正太极拳术缺乏真正了解的一种表现。其实在练习拳架的时候,其速度既能快也能慢,练习时间可长也可短。对于初练者而言,练完全套拳架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但当拳架熟练了以后,一套拳架也可以逐渐慢到40~5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当然,当你的拳架完全由你的心意来控制的时候,这时候你练习拳架的速度可以转快,时间可以是15分钟左右、10分钟左右练习一套,甚至可以快到3~5分钟就能完成一套拳架的练习。太极拳架的练习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不仅可以站着练习,坐着练习、甚至可以躺着练习,根本不受场地的限制,这些都是纯正太极拳术的非同寻常之处。
三推 手
推手是用来练习“知人功夫”的方法,是太极拳术在技击方面运用的基础。推手分单、双推手两种类型。单推手根据步法的不同,又分为定步、合步、拗步、顺步、踏步和动步等多种形式;双推手主要有定步、动步双推手和大捋推手等形式。《打手歌》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绵随不丢顶。”推手的练习,首先要掌握的是“粘连绵随”的功夫。在练习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不丢不顶,也就是皮肤不皱、汗毛不瘪。同时在练习中两人的进退速度可快可慢,慢可以慢到每分钟1次;快可以快到每分钟60次,而在快慢的练习过程中都要达到不丢不顶。其次要练习的是舍己从人的功夫。即不自作主张,处处从人,不稍抵抗。如不能舍己从人,则是舍近求远了。最后是练习身体之圆活,两人尽量做到粘连绵随,周而复始,达到“如浑天之球,斡旋不已,而经纬弧直之度莫不全备,随屈就伸,无不合宜”的程度,这样才能达到先化后击,即化即击,不化而击的境界。
四散 手
散手就是太极拳术之临敌实战运用。太极拳架招招能御敌,与人交手,招式变化无常。其它拳种的散手全靠眼明手快,要么彼此脱离而各施其拳脚,近身则互相扭抱,仍然是有力者胜。太极散手与其他拳种的散手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由粘住听劲而出,能听劲则散手能随时运用适当。敌人一拳打来,如不先粘住,则不能听人之劲,不能听人之劲,则不能适当地运用散手,所以太极散手粘住是关键,太极唯一“粘”字,千变万化全由粘字出。故陈微明先生说:“若太极拳听劲功夫尚不能到,不能粘住敌人,则不必与人动手可也。”太极散手的练习要从开始的不丢不顶练到最后能即丢即顶,能随心所欲,随机应变后方可。太极由着熟而懂劲,着熟不难懂劲难,懂劲后身体才会知道阴阳虚实的变化。恩师林先生也曾讲与人接手,要做到“绵、铁、胶、风、影”五字,“绵”即神凝气静,绵绵若存,用之不尽,柔软、绵密得没有空隙,不仅形严密,而且心意也极严密。别人无机可乘,而我则无缝不钻。上海武术学院何炳泉老师曾经对我说:“你的林老师交手时非常严密,严密到水泼不进的地步”;“铁”即太极内劲,也就是柔中有刚,积柔成刚,绵里藏针;“胶”即太极拳术之“粘”,不丢不顶;“风”即能大能小,大者似暴风、飓风,威力无边;小者如微风,令人舒服;“影”指忽隐忽现,能聚能散,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如捕风捉影,难以捉摸。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即使是同门师兄弟,练散手也只能点到为止,否则极易伤人。
五器 械
太极器械主要是指太极剑、太极枪等。太极剑术与太极拳术都称武当嫡派,剑术的步法、身法、手法如同太极拳。林师曰:“太极拳身法、步法没有练好,最好别练太极剑。”太极剑之姿势均以拳架姿势为基础,太极剑法虚灵超脱,绵绵不断,凝神敛气,归于自然,与外家剑术大不相同。与太极拳推手听劲一样,太极剑也有比剑之法,其意全运用腰腿,只是有时剑不粘连,相离有半寸之许而已。其妙处,不在于能击、能刺,而在于击而不击,刺而不刺;在不击而击,不刺而刺,以至于我不必击人,人击我即为人自击,我不必刺人,人刺我即其自刺。所谓忘人忘我,忘手忘剑,心剑相合,神剑合一。太极剑练到较高境界,可以代替任何器械。
当然太极拳术中的“一身备五功”并不是每个练习者都能够练习,也不是很容易被掌握,更不易精通。故太极拳术的练习者想拥有“一身备五功”的功夫,非传者有极精密之教法,学者有极沉细之研究不能得也。但当你精通“一身备五功”的功夫后,那么你的功夫就能够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来者即仆,英雄所向无敌”的境界。, 百拇医药(林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