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养生保健》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2128489
中医防治糖尿病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中华养生保健》 2011年第11期
     消渴与糖尿病不对等,中医防治糖尿病理论亟待填充

    古人是在临床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时对消渴进行认识和诊断的,糖尿病是以血糖值为诊断依据的,消渴与糖尿病概念不对等,糖尿病早期不加药物干预或药物干预失效后可逐渐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此时可按消渴辨证治疗,而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无明显症状,中医对其认识存在巨大的盲区。基于三消论基础上提出的阴虚燥热病机理论,尚未囊括糖尿病前期、早期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时的病机。“三消”最初是对消渴临床症状的概括,后世医家以“三消”分证,是对消渴发展到一定时期,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消渴患者的分型辨证。

    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80%的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发病时仅存在肥胖,无其他明显症状,中医辨证似是“无症”可辨,笔者认为中医辩证应抓其主症——肥胖。辨其病机为六郁和络滞。六郁是指以食郁为先导而形成的气郁、血郁、热郁、痰郁、湿郁的病理状态;络滞由六郁交互作用而形成络脉郁滞的病理状态。肥胖2型糖尿病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而致食郁,食郁中焦,有碍脾胃升降,中焦郁闭进而发展为六郁和络滞。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脾胃气滞,肝疏泄不及形成肝脾气郁,郁久化热,此肝脾气郁,中焦气滞,气机升降受阻,水液代谢失常,运化不健,则水湿不化,津液不布,为湿为痰。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艰涩受阻,也可为痰为湿,上述病理变化最终导致了食、气、血、热、痰、湿六郁。而六郁交互作用形成络脉郁滞。此理论为我们课题组十余年的临床和动物实验所验证,即肥胖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的核心病机是六郁和络滞并存。治疗上开畅气机是其重要治则,气机通畅则郁开络通,脏腑气化功能正常,清升浊降,皮肉脂膏各布其常,体重渐至正常。具体治法可为辛开苦降、苦酸制甜、活血通络。围绕六郁,应用辛开苦降、苦酸制甜以治糖,以苦为主基调,辛开郁,酸敛阴;抓住络滞,早期、适量应用活血通络以治络,积极有效预防并推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体型的瘦与胖,病理产物的膏、浊、痰、瘀、毒及其相互作用,情志对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脉与络和并发症的关系及其作用等等,都需要认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去探讨。

    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糖尿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当灵活运用中医“未病学”理论,防治并重,着眼肥胖

    2006年5月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行仪式,首次发布全球报告《预防慢性病―一项重要的投资》与《中国慢性病报告》:未来10年,全世界慢性病死亡人数还将增长17%,而在中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慢性病死亡人数将增长19%,其中糖尿病死亡人数甚至可能增长50%。近十多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迅速,其中95%以上为2型糖尿病,肥胖型患者占80%以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来说,糖尿病可以看作是肥胖的一种并发症。这种认识的价值在于:把医生和病人的眼球从仅仅盯住血糖拉回到关注肥胖上来。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糖尿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如何寻找一种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世界防治研究热点逐渐聚焦IGT,如著名的NIDDM-STOP研究、中国大庆研究等。但从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程分析,其先后经历了肥胖IGT糖尿病,防治的根本在于肥胖。“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理论包含了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未病先防就要着眼肥胖以防治IGT的发生,已病防变应着眼糖尿病病机六郁与络滞,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中医个体化辨证思维的培养、运用存在一定难度,将糖尿病中医辨识中的共性部分标准化必将利于临床、科研、教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2006年7月颁发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医药标准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需要,是规范中医药管理的需要,是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广泛传播的需要。尤其重要的是通过系统总结中医临床安全有效的诊疗经验和方法,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

    中医个体化辨证思维的培养、运用存在一定难度,中医教、学、研的促进融合更是急须有效方法,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的《中国中医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糖尿病中医辨识中的共性部分,经专家反复论证,形成了以辨证简、效、验为特色中国第一个中医专病指南。《指南》以服务于基层医务人员为基本目标,为教学、科研提供参考。同时《指南》的编制过程也是中医标准化的探索性研究。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应激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运用“天人合一”理论调节身心是中医综合防治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复杂性疾病,遗传、环境、心理等多种原因导致其发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心理应激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心理调整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在调整身心方面有着千年的历史,“天人合一”的理论指导着中医的养生术,在养生调神之中注重与自然的和协。五禽戏是记载中最早的模仿动物调养身心的运动。其他如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都有着放松身心的作用。采用上述运动缓解心理压力,放松身心是中医综合防治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广中医科普知识,增强国民卫生保健意识,促进中医发展

    中医几千年来为炎黄子孙的繁衍、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自身发展是缓慢的,导致这种状态的发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和其他行业间的交融机会少,学科间的相互促进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医因其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治疗模式,难于被行业外人士理解,因此推广中医科普知识是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的治疗有经典的“五驾马车”说,医患的配合更是糖尿病治疗中重要的方面。推广科普知识,将中医治疗理念普及化,利于提高国民卫生保健意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百拇医药(仝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