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防湿调脾除虚胖(1)
雨水,古代历书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意思是说,雨水之后很难再降雪,要开始降雨,空气中的水分也逐渐增加。此时,湿邪之气会随之而来,不仅温度低,而且寒中有湿,尤其一早一晚更是明显。也许有人会说,南方雨多,湿重我们可以理解,可是北方,此时很难见到雨,这股湿邪之气又从哪里来呢?大地经过一个冬天冰雪的寒冷刺激,湿气都渗透到地面以下。此时,春回大地,升发阳气的同时也会将这股湿气携带出来。雨水之后,即使周围没有下雨,或者下雪,但周边的泥土已经不再像冬三月那么干燥、那么坚硬寒冷了。再看看房前屋后的柳条,尽管颜色还是灰的看不出一点生机,但若用手折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柳条其实已经和冬天不一样了。冬天很脆,一折就断,而现在开始变得柔软,有水分了。
从养生来看,这种环境下最容易对人体的脾胃产生不利影响。人体五脏六腑,唯脾胃“喜干恶湿”,最易为水湿所困。况且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天的重要因素。正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所以,雨水养生,当以调养脾胃为主。
调理脾胃要食补,还要静心加运动
饮食是最常用的调养办法,这个节气一定要适当地增添一些粥类。此时肝旺而脾胃虚弱,粥是易消化的食物,配合一些药物熬制而成的药粥,对脾胃有着更好的滋补作用。药物的选用上既要考虑生发阳气,又要考虑滋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确实很有道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