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内皮素;冠状动脉介入;再狭窄中图分类号:B5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6-0420-0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rLxttmmotm o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心脏病应用最广泛的介入技术。自1979年Gm.entg等完成首例经皮冠状动脉成行术(paneoIl8 translmai—rl CoronR~aIlgiopIasty,P1VA)以来,这项技术发展迅猛,已成为目前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PCI术的即刻成功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61%上升至90%以上。然而,其术后再狭窄(Reatenosis.FLs)却限制了其远期成功率。据报道,PrA术后6个月Rs发生率为30%一50%,血管支架植入术后IiS仍高达10%-32%。定向冠脉旋切术(DCA)亦未显著减少Ils发生率。鉴于此,研究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并寻求相应处理对策已成为现代介入心脏病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仅就内皮素.1(Erakchdin-I,EF-1)与再狭窄的关系作一综述。
1 ET的合成、分泌与释放
ET是迄今所知的作用最强持续最久的缩血管物质,其加压作用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10倍。ET包括Er-i,El'-2和ET-3,其中El'-1作用最强。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与两个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ETA、m结合。在血管系统中,ETA受体仅存在于平滑肌细胞(SMC),相互作用后可引起血管收缩及SMC增生,同时SMC上还存在部分可变的KI'B受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