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66029
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1期
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探讨

     [摘 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偏心型封堵器 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 缺损患者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的直径为4~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1~2mm ,距肺动脉瓣距离4~6mm,轻度 主动脉瓣反流6例,中度1例。均选用偏心型VSD封堵器治疗。术中在右前斜45度下行左室造 影、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 进行随访。结果 7例患者封堵器均成功置入。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示完全 封堵6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在3个月后消失。封堵器对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房室瓣均无 影响,术中及术后未有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偏心型封堵器经 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干下型;心导管术;封堵器

    中图分类号:R541.1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8)01_0008_02

    单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 所有 先天性心脏病的20%[1]。自1988年Lock等[2]首次报道经导管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其后发展用于治疗肌部和膜周部缺损。但干下型缺损仍被认为不是介入治疗的适应 症[3]。本文总结7例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偏心型封堵器行介入治疗的 成功率和近期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和手术操作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7例先天性干下型VSD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