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976621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管理初探(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宁 帆,曾文衡,汤珂珂,吴 菁,谷 卫
第1页

    参见附件(1699KB,3页)。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HOMA_IR、HOMA_IS、HOMA_IAI均呈非正态分布,取其自然对数,使 之正态化,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及方差 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比较:在血糖控制方面,A组、B组,治疗前后比较FBG、2hPBG、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胰 岛β细胞功能变化方面,A组,治疗后HOMA_IR降低、HOMA_IA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 MA_IS无明显改变;B组,治疗后HOMA_IR降低、HOMA_IS增加、HOMA_IAI增加,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本文中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较基线时提高, A组从55.56%提高到70.37%,B组从48.94%提高到65.96%。

    2.3 两组治疗后各参数比较: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FBG、2hPBG、HbA1c、FINS、2hINS、HOMA_IR、HOMA_IS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BMI、HOMA_I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见表1。

    3 讨论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降糖治疗首先应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来选择不同的方案,对于超 重/肥胖的患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控制体重)和二甲双胍治疗,这与A DA糖尿病指南相同,在此基础上,如果HbA1c≥6.5%则可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而对于正常 体重的患者,一旦诊断为2型糖尿病,即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控制体重),同 时给予二甲双胍、磺脲类治疗。

    本文中,A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25kg/m2,A组患者FINS、2hINS、HOMA_IS均比B组高 。尤其是A组HOMA_IS明显高于B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而且A组糖化血红蛋白基线时达标率 为55.56%明显高于B组48.94%,均能说明A组患者的胰岛功能更好,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胰 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主要环节,从胰岛素基因编码到葡萄糖代谢的过程 中的任何步骤出现异常均可发生胰岛素抵抗,对于绝大多数肥胖或T2DM患者,发生胰岛素 抵抗的机制主要是靶细胞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通路的缺陷[1],引起胰岛素分泌 代偿性的增加,进而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胰岛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另一个主 要环节,与心功能不全时的Starling's曲线相类似,当空腹血糖从80mg/dL升至140mg/dL时 ,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增加,而当空腹血糖超过140mg/dL时,胰岛β细胞无法继续增加胰岛 素分泌,相对于明显升高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分泌急剧下降[2],此时就开始 表现为胰岛功能缺陷。因此,A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方案,B组采用二甲双胍联 合胰岛素促泌剂方案。

    本文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实境、开放、非随机自身对照的前瞻性临 床研究方法,入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规范的患者教育课程并严格遵守治疗方案。 治疗前后,FBG、2hBG、HbA1c自身对照均明显下降,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由基线时的55. 56%、48.94%分别上升为治疗后的70.37%、65.96%,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A组优于B组,考 虑与治疗前胰岛功能,治疗之初随访次数有关,另外还可能与UKPDS研究提及随治疗时间延 长胰岛素促泌剂继发性失效有关[3]。A组治疗后,HOMA_IR明显降低而HOMA_IAI明 显增加,HOMA_IS与基线时相比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明显P>0.05;B组治疗后HOMA_IR 也有明显降低而HOMA_IAI明显增加,HOMA_IS与基线时相比也有明显增加;治疗后B组HOMA_ IAI高于A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比胰岛功能缺陷更早出显并贯穿在整个病 程中。二甲双胍通过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作用,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和分解,降低 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 通过直接与PPARγ结合并使之激活,调节糖、脂代谢有关基因转录,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最终恢复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胰岛素水平[4,5];故两药联合A组患者HOMA_IR 降低及HOMA_IAI增加,而HOMA_IS降低。B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促泌剂,HOMA_IR及HOM A_IAI改善更加明显,HOMA_IS也有显著增加,可能与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 素抵抗,部分患者使用格列美脲也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胰岛 素分泌[6,7],以及治疗后血糖降低,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敏感性得以部分恢复有 关。

    本文中入选的为中等病程(5±3.3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 )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一年半后,FBG、2hBG、HbA1c均明显下降,糖化血 红蛋白达标率由基线时的55.56%、48.94%分别上升为治疗后的70.37%、65.96%,胰岛素 抵抗减轻,胰岛素敏感性增加,B组胰岛素分泌增加,再次证明根据患者的表型特点(超重/ 肥胖、正常体重)和胰岛功能情况(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功能缺陷为主),分别选用合适 的口服降糖药物,中等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用胰岛素强化也能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胰岛 β细胞功能。本文因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1.5年左右),治疗后B组HOMA_IAI改 善优于A组,目前难以合理解释,今后将继续随访观察这些患者,同时扩大样本量,作出更 全面的血糖达标受益评估。

    参考文献

    [1]Pickup JC, et al. Inflammation and Activated Innate Immunity in th 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J]. J Diabetes Care,2004,27:813-823.

    [2]Weyer C, Tataranni PA, Bogardus C, et al.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 in secretory dysfunction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worsening of glucose tole rance during each stage of type 2 diabetes development[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9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