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多普勒Tei指数的变化(1)
[摘要]目的评估Tei指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根据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六个月比治疗前下降大于10%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分析两组左心室Tei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反应组患者术后一周及术后六个月与术前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LVESV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反应组术后一周及术后六个月与术前比较LVEDV和LVESV的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ei指数反应组显著高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左室Tei指数反应组仍显著高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随访六个月后,反应组与无反应组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反应组术后六个月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而无反应组中Tei指数术后六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应组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左心室Tei指数较高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呈现持续改善。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多普勒Tei指数;左室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12)06_0467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2.06.1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及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且药物治疗不佳的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表明CRT术后不仅可以改善心脏血液动力学,而且可以改善症状、运动耐量和预后。Tei指数定义为等容收缩期与等容舒张期时间的总和除以射血时间,是一种全心功能量化的测量指标,对心脏淀粉样变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佳)以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一种非侵入性的预后评估方法。本文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与术后一周以及6个月后的左室Tei指数。以评估Tei指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59~75(67.27±8.34)岁。根据ACC/AHA2005成人慢性心力衰竭指南,研究对象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脏病;(2)充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心功能仍在Ⅲ级或不必卧床的Ⅳ级;(3)窦性心律;(4)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0.35%;(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55mm;(6)QRS时限≥120ms伴有心脏运动不同步。排除标准:(1)永久性房颤;(2)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病人(>15次/分);(3)造影剂过敏;(4)心功能处于失代偿期,不能平卧;(5)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40μmol/L)。其中22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14例为缺血性心脏病(均有心肌梗死病史)。CRT术后有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nd_systolicVolume,LVESV)在六个月后的随访中比术前下降大于10%归为反应组,小于10%归为无反应组[1]。反应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59~74(66.77±8.11)岁。无反应组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60~75(67.54±6.1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心率、QR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7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患者CRT术前及术后一周、6个月的左室Tei指数。探头频率1.5~4.0MHz。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通过二腔及四腔心切面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清晰显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瓣口血流频谱,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峰)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峰),测量上一个心动周期A峰终点到下一个心动周期E峰起点时间(a),主动脉射血时间(b)(图1),以上参数均选取连续3次测量的平均值。Tei指数=(ICT+IRT)/ET或Tei指数=(a-b)/b。图1多普勒测量Tei指数示意图
注:LV:左室,RV:右室,ICT:等容收缩期,IRT:等容舒张期,ET:射血时间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版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术前,术后一周及六个月的多普勒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当组内因素与组间因素有交互影响,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检验来计算两组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CRT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六个月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反应组术后一周及术后六个月与术前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LVEDV)和LVESV均减小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反应组术后一周及术后六个月与术前比较LVEDV和LVESV的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CRT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六个月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x-±s)
组别LVEDV(ml)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六个月LVESV(ml)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六个月反应组220.27±70.34201.39±86.31*177.23±53.65*172.41±43.81149.16±53.22*109.31±67.60*无反应组222.76±65.43216.72±55.28212.92±48.39162.61±48.22152.54±48.73170.66±55.65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2.2两组患者左室多普勒Tei指数比较:CRT术前Tei指数反应组显著高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8±0.16)vs(0.53±0.20),P<0.05]。CRT术后一周左室Tei指数反应组仍显著高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1±0.09)vs(0.50±0.10),P<0.05]。但在随访六个月后,反应组与无反应组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3±0.12)vs(0.48±0.09),P>0.05]。Tei指数反应组术后六个月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3±0.12)vs(0.68±0.16),P<0.01]。而无反应组中Tei指数术后六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8±0.09)vs(0.53±0.20),P>0.05]。3讨论心脏同步化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其近、中期疗效明确,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左室的收缩功能,改变心脏重构,从而缓解症状,降低死亡率[2]。众多研究表明组织多普勒心脏超声显像技术能准确反映心室不同步并预测CRT疗效,用于指导病例选择,因其无创性,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以及可定量分析等特点在评价CRT疗效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而目前超声心动图成为慢性心力衰竭CRT治疗的筛选和评价手段之一。Tei指数是近年来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新指标。研究证实,Tei指数可用于各种病理生理情况下的心功能评估,且与心功能评价的“金标准”,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心功能参数dP/d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4]。以往的研究已经表明Tei指数可作为患者CRT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的预测因素,但是没有详细阐明CRT术后反应组与无反应组Tei指数的差异。本文结果显示左心室Tei指数在CRT治疗一周及六个月后均下降或改善,但是只有反应组的左心室Tei指数得到持续的改善。反应组在CRT术前较无反应组的左心室Tei指数高。以往研究显示CRT治疗缩短了等容收缩期(IsovolumicContractionTime,ICT)但并没有很好的证实影响了射血时间(EjectionTime,ET)和等容舒张期(IsovolumicRelaxationTime,IRT)[5]。而等容收缩期也显示与dP/dt的改善有良好的相关性[6]。这一左心室Tei指数的特定组成部分在CRT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这也反映了增加心室同步性对心功能的影响。本文结果显示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接受CRT治疗研究组中,相对较高的左心室Tei指数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趋向对CRT有反应。考虑因为左心室不同步延长了左心室等容收缩期,而相对较低Tei指数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左心室失同步化较小。, http://www.100md.com(程芸 卜智斌 黄敬垣 叶萌 郑哲岚)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多普勒Tei指数;左室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12)06_0467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2.06.1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及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且药物治疗不佳的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表明CRT术后不仅可以改善心脏血液动力学,而且可以改善症状、运动耐量和预后。Tei指数定义为等容收缩期与等容舒张期时间的总和除以射血时间,是一种全心功能量化的测量指标,对心脏淀粉样变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佳)以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一种非侵入性的预后评估方法。本文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与术后一周以及6个月后的左室Tei指数。以评估Tei指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59~75(67.27±8.34)岁。根据ACC/AHA2005成人慢性心力衰竭指南,研究对象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脏病;(2)充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心功能仍在Ⅲ级或不必卧床的Ⅳ级;(3)窦性心律;(4)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0.35%;(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55mm;(6)QRS时限≥120ms伴有心脏运动不同步。排除标准:(1)永久性房颤;(2)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病人(>15次/分);(3)造影剂过敏;(4)心功能处于失代偿期,不能平卧;(5)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40μmol/L)。其中22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14例为缺血性心脏病(均有心肌梗死病史)。CRT术后有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nd_systolicVolume,LVESV)在六个月后的随访中比术前下降大于10%归为反应组,小于10%归为无反应组[1]。反应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59~74(66.77±8.11)岁。无反应组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60~75(67.54±6.1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心率、QR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7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患者CRT术前及术后一周、6个月的左室Tei指数。探头频率1.5~4.0MHz。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通过二腔及四腔心切面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清晰显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瓣口血流频谱,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峰)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峰),测量上一个心动周期A峰终点到下一个心动周期E峰起点时间(a),主动脉射血时间(b)(图1),以上参数均选取连续3次测量的平均值。Tei指数=(ICT+IRT)/ET或Tei指数=(a-b)/b。图1多普勒测量Tei指数示意图
注:LV:左室,RV:右室,ICT:等容收缩期,IRT:等容舒张期,ET:射血时间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版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术前,术后一周及六个月的多普勒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当组内因素与组间因素有交互影响,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检验来计算两组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CRT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六个月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反应组术后一周及术后六个月与术前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LVEDV)和LVESV均减小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反应组术后一周及术后六个月与术前比较LVEDV和LVESV的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CRT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六个月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x-±s)
组别LVEDV(ml)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六个月LVESV(ml)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六个月反应组220.27±70.34201.39±86.31*177.23±53.65*172.41±43.81149.16±53.22*109.31±67.60*无反应组222.76±65.43216.72±55.28212.92±48.39162.61±48.22152.54±48.73170.66±55.65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2.2两组患者左室多普勒Tei指数比较:CRT术前Tei指数反应组显著高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8±0.16)vs(0.53±0.20),P<0.05]。CRT术后一周左室Tei指数反应组仍显著高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1±0.09)vs(0.50±0.10),P<0.05]。但在随访六个月后,反应组与无反应组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3±0.12)vs(0.48±0.09),P>0.05]。Tei指数反应组术后六个月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3±0.12)vs(0.68±0.16),P<0.01]。而无反应组中Tei指数术后六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8±0.09)vs(0.53±0.20),P>0.05]。3讨论心脏同步化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其近、中期疗效明确,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左室的收缩功能,改变心脏重构,从而缓解症状,降低死亡率[2]。众多研究表明组织多普勒心脏超声显像技术能准确反映心室不同步并预测CRT疗效,用于指导病例选择,因其无创性,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以及可定量分析等特点在评价CRT疗效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而目前超声心动图成为慢性心力衰竭CRT治疗的筛选和评价手段之一。Tei指数是近年来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新指标。研究证实,Tei指数可用于各种病理生理情况下的心功能评估,且与心功能评价的“金标准”,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心功能参数dP/d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4]。以往的研究已经表明Tei指数可作为患者CRT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的预测因素,但是没有详细阐明CRT术后反应组与无反应组Tei指数的差异。本文结果显示左心室Tei指数在CRT治疗一周及六个月后均下降或改善,但是只有反应组的左心室Tei指数得到持续的改善。反应组在CRT术前较无反应组的左心室Tei指数高。以往研究显示CRT治疗缩短了等容收缩期(IsovolumicContractionTime,ICT)但并没有很好的证实影响了射血时间(EjectionTime,ET)和等容舒张期(IsovolumicRelaxationTime,IRT)[5]。而等容收缩期也显示与dP/dt的改善有良好的相关性[6]。这一左心室Tei指数的特定组成部分在CRT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这也反映了增加心室同步性对心功能的影响。本文结果显示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接受CRT治疗研究组中,相对较高的左心室Tei指数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趋向对CRT有反应。考虑因为左心室不同步延长了左心室等容收缩期,而相对较低Tei指数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左心室失同步化较小。, http://www.100md.com(程芸 卜智斌 黄敬垣 叶萌 郑哲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