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贝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核转录因子-κB,p,白介素-,细胞凋亡
![]() |
第1页 |
参见附件。
徐平 周跃 余智 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老干部科;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150 mg/kg非诺贝特组及300 mg/kg非诺贝特组,每组各16只,术前30 min分别给予相应处理。采取体内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 p65及IL-6水平,H·E染色观察左心室前壁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并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 p65及IL-6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11±0.83)pg/mg、(182.67±0.19)pg/mg、(5.09±0.79)%,与其余四组大鼠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非诺贝特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 p65及IL-6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两个不同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300 mg/kg非诺贝特组中NF-κB p65及IL-6含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0.93,r2=0.74,P0.01)。结论非诺贝特可通过负性调节NF-κB p65含量水平进而减少IL-6的释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关键词】 非诺贝特 心肌缺血/再灌注 核转录因子-κB p 白介素- 细胞凋亡
【分类号】R54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指心肌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时心肌损伤较恢复前更为严重,继而引起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或细胞死亡的现象,其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一直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MIRI的关系已成为近年相关研究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51kb)。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心脑血管病防治》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