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实践杂志》 > 2014年第8期
编号:12808396
肝脏肿瘤诊断中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潜在价值评价(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张海东 高峡 马永强 张海燕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目的:探讨肝脏肿瘤诊断中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潜在价值评价,为临床肝脏肿瘤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本院收治的DSCT扫描肝脏肿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观察肝脏肿瘤碘浓度、不同器官的TNE与VNC的CT值对比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后,在实质期病灶内的碘浓度、病灶与腹主动脉碘浓度比值方面,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低于肝血管瘤患者及胆管细胞癌患者,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1、t=6.512,P<0.05)。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碘浓度、病灶与腹主动脉碘浓度比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7、t=0.822,P>0.05)。对相同器官的TNE与VNC扫描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经过t检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1.114、1.102、1.032,P>0.05)。结论: 肝脏肿瘤经过DSCT双源扫描后,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能够减少患者的扫描剂量,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肝脏肿瘤 双源CT双能量扫描 潜在价值

    肝脏肿瘤是一种常见疾病,而肝癌由于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等原因,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肝癌病情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对于患者能否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脏疾病监测方法是多层螺旋CT检测手段,能够明确患者病灶性质等优点,但也具有辐射剂量多等缺点[3,4]。随着双源CT(DSCT)的发展,肝脏疾病治疗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DSCT的3组影像,应用于肝脏疾病,能够获得较为详细的碘剂信息图,且还可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本次研究中,本院通过肝脏肿瘤患者进行DSCT的双源扫描,对其影像进行诊断及潜在价值进行评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