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方剂对细菌性发热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干预研究(2)
[Key word] Chinese Herbs inflammatory cytokines fever中药治疗细菌性发热的临床效果在其广泛使用中被证实[1、2]。因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多为两种以上的药物同使用,所以对中药方剂治疗细菌性发热的机制难以研究清楚。我们采用自制中药方剂对细菌性发热患者进行治疗时,对其WBC计数、血浆PCR和PCT浓度进行观察,旨在中药治疗细菌性发热时的机制作进一步探讨。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体温≥38.5℃的12875例患者中,依据自愿参加研究项目,且血浆降钙素原(PCT)≥0.5ug/ml的患者984例为研究对象,最终有689例患者完成研究。研究对象同时检查血浆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根据病人出生日期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双日出生病人为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单日出生病人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急诊学》对发热定义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组,加服中药治疗作为治疗组,体温超过3天仍未恢复正常者不纳入研究范围,其病人一般状况见表1。
表1 研究人员一般状况表
基础治疗使用抗生素,但不使用任何中药,治疗组依据《中医急诊学》对发热定义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
1.2发热中医分型标准:外感发热:起病急骤,常有明显的受凉、疲劳、饮食不洁等病史,多半寒战。多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头痛咽痛,肢体酸楚,苔薄,脉浮。或壮热烦渴,尿赤便秘,口苦口干,舌红苔厚,脉实而数。
内伤发热:起病缓,病程长,多无恶寒。高热,倦怠乏力,食少纳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