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 201210
编号:13745233
迷途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寻找出路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210
     水韵(笔名),是广西南宁的一位单亲妈妈,她用6年时间“补课”反省,用爱感化一度迷失方向的儿子阿文(化名)。一路走来,她曾为沉迷网络的儿子绝望,为儿子中考前休学迷茫,为儿子在学习和工作中习惯性“放弃”而彷徨,是内心的信念让她坚持下来了。

    6年来,水韵把自己走过的“弯路”,写进博客《水韵日记》,吸引了近70万点击量。近日,笔者分别采访了水韵母子,并点评母子俩6年来的心路历程,以期给正迷失在黑暗中的家庭一些启示。

    A.霹雳

    中考前,儿子要弃学

    妈妈日记:

    2006年2月 乌云密布

    中考,是人生重要转折点。可就在这么重要的“坎”上,儿子却不容我选择,在中考前两个月提出不愿上学了。
, http://www.100md.com
    自从初二下学期起,在校寄宿的儿子忽然像变了个人:上课睡觉、交了一群“坏朋友”、旷课、抽烟、打架、网瘾……老师说,儿子成天睡觉,甚至摇都摇不醒。儿子“解释”:他经常夜间醒来就睡不着了。

    为了让儿子更好地休息,我让他回家走读。不久,我意识到被骗了。儿子经常深夜外出上网,每天凌晨2时偷偷出门,早上6时在我们起床前回来,佯装起床上学。白天,儿子编造各种借口外出,可一去就是一整天。

    苦口婆心,冷眼相对,软硬兼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孩子始终无动于衷。我究竟错在哪里?在孩子3岁时,我和孩子爸爸离婚了。我深知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其他孩子需要更多关爱,尽力给他创造条件:鼓励他参与体育运动,从不逼他写作业,不逼他参加他不喜欢的兴趣班……我那么爱儿子,可他丝毫体会不到。

    “我是被抛弃的孩子”

    儿子追忆:小学四年级时,我跟着同学玩起了电脑,仅仅因为好奇好玩而已。如果当时家长或学校能够给予适当引导,我可能不会迷上电脑。可是,当时家长和学校是完全禁止学生上网的,叛逆心理让我偷偷溜进了网吧。
, http://www.100md.com
    上网被发现后,妈妈为了“管束”我,把我“丢”进寄宿制学校。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一个熟人和朋友,我很委屈:我被抛弃了。学习不好,纪律又差,我感觉全世界都在否定我,我选择疯狂地玩,逃避这一切。

    点评:从家长角度看,妈妈平时对儿子关心不够,一出问题就“急刹车”,结果适得其反,一个急刹车可能让车子翻得更厉害。

    从孩子角度看,孩子3岁时父母离异,会让他在潜意识中留下“被遗弃感”,而被送进寄宿制学校,更加深了这种“被遗弃感”。四年级的阿文正值青春期前期,渴望被认同,却无法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得到认同,所以他会在“坏朋友”身上寻找社会归属感,也会用抽烟、打架、沉迷网络等各种出格行为吸引别人关注。

    很多家长只看到网瘾的表象,却看不到背后存在的普遍心理:孩子内心空虚,需要上网来填补。孩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会在网络虚拟世界寻求补偿。
, http://www.100md.com
    B.反思

    儿子为什么会“变坏”

    妈妈日记:

    2006年春节后 悔恨不已

    就在我苦闷至极时,一场家庭教育报告,让我茅塞顿开。“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的问题。”专家说,就像庄稼黄了、蔫了,农民会观察土壤是否缺肥,了解自己该做什么补救措施,而不会指责秧苗。

    离婚13年来,孩子爸爸对他不闻不问,他内心缺少一份父爱的支持。而我由于职业缘故,习惯指出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希望他及时改正,我太想孩子好了,有时甚至“用力过猛”。

    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孩子很好,可现在才发现,我给他的其实是一块盐碱地,没有包容、理解和支持的滋养,而孩子只有和那些所谓的“坏孩子”在一起,他才能找到理解和支持。因为经常被愤怒淹没,我无法感受孩子那颗绝望的心,也从来没有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变“坏”?
, http://www.100md.com
    听完报告后,我一直强硬的心软化了,第一次对儿子笑脸相迎,说话语调也柔和下来。尽管儿子依旧一副吊儿郎当、爱理不理的样子,但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愤怒了。因为我知道,以强硬的方式,只会把儿子逼得越来越远。

    妈妈只关心我的学习

    儿子追忆:“你学习能不能自觉点?”“作业有没有做完啊?”“你这样下去,以后还考什么大学?”……从小到大,我感觉妈妈都是冷冰冰的,她只关心我的学习,似乎给我一种感觉,“只要我学习好,干什么都可以”。而只要我没写完作业,在学校挨老师批评,回到家肯定少不了一顿臭骂。

    妈妈的强硬态度,让我更加不喜欢学习,我更想扮演一个坏学生,去抗争、反叛、挑战权威。于是,我抽烟,上课睡觉,不写作业,考试睡觉,沉迷网络,上网网恋……

    而且,我一直感觉妈妈对我批评居多,认可很少。印象中最伤人的一次是,我半夜偷溜去网吧,被妈妈发现后,她训斥我“你还有什么用”,那时,我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意义了,反正在你们眼中我一无是处”。
, 百拇医药
    点评:水韵为什么对孩子要求高,恰如她自己所说的“用力过猛”,这和她的经历有一定关系。一个单亲妈妈在20多岁离异,独自把3岁孩子拉扯大,她的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成为她唯一的心理寄托,这驱使她对孩子过度管束。同时,单亲妈妈的工作压力,也会使她不时把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当下,很多中国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更多放在学校学习的表象上,而忽略了孩子人格培养的更深层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正确认知,这需要家长不断学习。

    C.改变

    是否上学不要紧,只要你快乐

    妈妈日记:

    2006年4月 豁然开朗

    距离中考2个月,儿子提出不想上学了,问他想做什么,他一脸茫然。如果是以前,我会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感觉天要塌下来了。可这一次,我却想明白了,答应让他休学一年。
, http://www.100md.com
    强迫孩子上学,对他而言无异于一种煎熬,而过去的16年里,我一直在肆无忌惮地伤害着孩子。双眼无神,神情沮丧,没有一丝阳光……他就像一只刺猬一样防备着,心灵扭曲得像麻花。他苦我也苦,与其受苦,不如让他的心灵舒展。

    对于孩子,我从过去的“关注学习”,转变到“关注内心”。孩子是否上学不要紧,只要他快乐。如果他不想做,我绝不强迫。因为关系重于教育,关系不好,道理再对,教育也无效。

    渐渐地,儿子笑了,开口说话了,眼睛有神了,愿意呆在家里,不再老想着溜去网吧……当他重新把头靠在我的肩膀上时,我感觉孩子又回来了。

    休学一年后,儿子提出想上学了。前面两天,他还挺开心。从第三天起,他的情绪越来越低落。两周后,他又提出不想上学了。“不去就不去。”我爽快地答应了:孩子的生命状态比上学更重要。

    我的做法令很多人不解,担心孩子成为“啃老族”。而我有个信念:过去16年,我一直往错误的方向奔跑,导致孩子走到了现在。儿子就像一个遍体鳞伤的伤员,硬逼着上战场只会打败仗,他现在最需要的是养伤。我坚信,只要他是真的战士,总有一天会重新上战场的。
, http://www.100md.com
    终于可以不上学了

    儿子追忆:当妈妈答应休学时,我感觉终于卸下了一个重担。一直以来,我上学就像被填鸭似的,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写,充满了挫败感。于是,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逃避:上课睡觉、打架、抽烟……我想用这些证明自己的存在,就像好学生用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一样。

    休息的日子,我并没有完全放松,经常跟着妈妈到各地去参加家庭教育课程。同时,网络游戏放开玩,玩得多了久了,也渐渐失去了兴趣,不再像以前那么享受“偷偷”去网吧上网的刺激了。

    点评:孩子休学,好的一面是给他独立思考空间;不好的一面是,孩子十八九岁的心智毕竟不成熟,对社会的认识了解不深入,万一受到社会不良青年的引诱,孩子在摆脱管束后犹如脱缰的野马,容易误入歧途。因此,这一做法未必适合每个家庭,家长们借鉴时需谨慎。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阿文之所以能脱离网瘾,和两方面是分不开的。首先,妈妈的改变让孩子吸收到了爱的能量,孩子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想让孩子改变,必须自己先改变。其次,阿文跟着妈妈学习家庭教育课程,让孩子空虚的心得到填补,渐渐地摆脱了对网络的依赖。

    人们常说“四十不惑”,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自我,修正人生发展方向的过程。值得欣慰的是,阿文这几年的职业探索没有偏离正轨。更值得欣慰的是,他有一位愿意自我反省、陪伴儿子一起成长的好妈妈。, 百拇医药(李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