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 20133
编号:13736484
网事并不如烟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33
     “绿领巾”“马路吃人”“比基尼京剧”……网事,俯拾皆是。然而因其庞杂,长江后浪推前浪,网事便如往事般如烟逝去。

    网络的时效性、便捷性,使之成为大众的新宠,而层出不穷的网事,自是关注的焦点。我仍记得“保钓游行”时铺天盖地的言论报道,谩骂、攻击、侮辱的言辞,确实逞了一时之快。然后呢,大家便偃旗息鼓,各自回家睡觉。且不论网络平台肆意评论的人心中有无责任,那么,事情解决了吗?答案很明显,意义却深远:网事如烟。

    龙应台有一片辣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或许国人受了鞭策,网事便是导火索,大家时不时“集体大爆炸”一下,像积气已久的气球,冲冠一怒后便瘫软于地,“气”如烟散去,满心期待的孩子痴痴守着,却没了后文。

    可是,网事并不如烟!

    可惜我不是英雄,振臂一呼便应者云集。鲁迅尚如此,更何况区区一学子。可我仍忍不住想说:“我们需要批判,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更需要行动!”

    梁启超、林徽因故居被拆,举国一片声讨质疑之声。作为新世纪的网民,国家的一位青年公民,我自是义不容辞地参与批判。然而十几日后,大家便有了新话题,竟几乎将此事遗忘。一网友甚至嘲笑我:“这件事过时了!”我呆愣在屏幕前,许久才了悟:网事贵在新,参与乐在评。那些伤脑劳神的行动,交给别人做吧!

    然而我又迷惑了:国家文物难道是“别人”的吗?地沟油侵蚀的难道是“别人”吗?“乞丐铁栏”圈的是“别人”吗?网事并不如烟,它之所以得到广泛关注,激起群愤不正是因为它的普遍存在使大众身临其境吗?它不是缥缈的烟,只是天际一抹微醺的幻象,与你我无关。

    鲁迅先生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与微漠的悲哀。”我无法探知网上过客心中悲哀几重,可我愿以网为“家”,网事即家事,需家的每一份子去铭记,去努力地使之完美落幕。

    令人欣慰的是:继“最美妈妈”后出现了“最美老师”,步“励志哥”后有了“托举哥”,还有“最美女孩”身后的“给亡者撑伞”的陌生人们,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受了前人启迪,可我愿执拗地如此假设,在他们心中,网事并不如烟!

    (指导老师:杨颖), 百拇医药(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