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 20133
编号:13736493
温暖的旅行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33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爱可以融化冰雪,可以砥砺顽石,可以填平沟壑,可以抚去伤痛……爱,是最美的语言,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次帮助,都有可能唤起沉睡的心灵,开始一段温暖的旅行。

    素材一:

    “最美女孩”救人不图名

    2012年10月1日,周丽和男友相约第一次见面。赴约途中,她目击了一场“车祸”。当时,车上乘客比较多,周丽站在刷卡机的位置。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周丽摔了一跤。接着,她听见有人喊“撞到人了”。随后,司机打开车门,许多乘客都下了车。周丽看到车前面躺着一位老人,第一个走过去施救,并从老人口袋里掏手机给老人家属打电话。与此同时,其他三名姑娘加入施救队伍。在周丽的引导下,一人拨打了120,一人用手垫在老人头部,另一个给老人做心肺复苏,老人被及时送到医院。事后,她和闺蜜约定保守这个秘密。一个月后,她还是被找了出来,被封为宁波“最美女孩”,并受到了11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的关注。而这位90后姑娘一再说:“我是学医的,不可能见死不救。不然,良心上过不去。我相信当时在现场站着的每一人,在看到老人倒下的那一刻,都想伸出援助之手。”
, 百拇医药
    【素材解读】老人被撞倒,女孩现场施救,不图名利,书写了感人的一幕。如今,社会上涌现出很多个“最美典型”,他们用朴实的行为唤起人性的良知,让爱心不断传递出去。其实,这个社会并不缺少爱心,而是缺少勇气和责任。当危难发生时,挺身而出,就能让“人”字变得更坚挺、更有力!

    【适用话题】默默奉献 敢于承担 道德底线

    素材二:

    张桂梅——最美乡村教师

    张桂梅是东北人,却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云南边疆。她没有子女,却被数百个孩子称为“妈妈”。

    1975年,18岁的张桂梅从牡丹江来到云南迪庆州中甸县支边。此后,张桂梅把全身心献给了西南边陲山区的教育事业。1993年12月,张桂梅正在大理工作,丈夫患了癌症,不久去世。张桂梅曾失去活着的勇气。为了逃避悲伤,她来到丽江华坪县华坪民族中学,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刚来时,她心灰意冷,只想在这样的偏僻之地了此残生。然而,这里的孩子燃起了她心中的希望。于是,她下决心帮助这些孩子。她开始缩减自己的伙食费,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接济他们,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来,给学生们用。
, http://www.100md.com
    1997年4月,张桂梅突发病症,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医生要求她马上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张桂梅承担着四个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再过几个月学生就要参加中考。她哭了一夜,最终把医生检验的结果揣在怀里,赶回学校。36年来,张桂梅从迪庆、大理,再到华坪县辗转从教,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

    【素材解读】老师是一股清泉,流过密林山野,永不干涸;老师是不灭的火种,点亮学生心中的理想,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老师是出色的工匠,不拘一格地雕刻木料,培养了无数栋梁。张桂梅就是这样的老师,从教30余载,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她甚至带病上课,把“甘为人梯”诠释得更形象、更具体。她的行为感动着那里的父老乡亲,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

    【适用话题】党员形象 为人师表 默默奉献 肩负责任

    素材三:

    “爱心妈妈”—— 张淑华
, http://www.100md.com
    张淑华,62岁,北京铁路局承德车务段的一名退休职工。她不仅是彝良地震的志愿者,还参加了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9月9日,张淑华从承德到北京,又从北京坐车到达昆明,并于12日晚到达彝良。几天的救灾生活加上旅途劳累,张淑华略显疲惫。志愿者团队怕她撑不住,安排她做记录工作,她却说:“我是来救灾的,不是来享受的。”就这样,张淑华在彝良待了5天。抢险工作基本结束后,大家劝她买张卧铺票回去,她却只留了买一张硬座的票钱,剩下的2000元全部捐给灾区。

    张淑华平时很节俭,每月除了生活费,大部分都捐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多年来,她帮人无数,却没人知道“秋实”的真实姓名。许多受到过张淑华帮助的人,都加入到“秋实”爱心团队。多年来,张淑华一直坚持“只做事,不留名”的原则,因此大家都称她为“爱心妈妈”。

    【素材解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灾难面前,张淑华伸出一双苍老而有力的手,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见证着爱的力量,也让这个爱心团队不断壮大。在她的身上,闪动着奉献的光芒。奉献也让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青春焕发。“只有播撒下爱的种子,才会收获秋天的果实。”张淑华默默地奉献着,让爱之花绽放得更美丽、更灿烂!
, 百拇医药
    【适用话题】奉献精神 平凡之美 传递爱心 中华美德

    素材四:

    拾金不昧的“仙人掌大叔”

    有一位卖盆栽的小贩拉着板车,从海淀区四海桥步行约十里路来到北京大学,只为亲手把捡到的钱包交给失主。钱包里的700元钱,这足够他卖半个月的盆栽。近日,这个小贩的行为被发到网上,网友亲切地称他为“仙人掌大叔”。4年前,“仙人掌大叔”来到北京,推着板车,走街串户兜售锅碗瓢盆。他刚刚转行卖盆栽,即使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也只能赚到五六十元钱。面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不为所动,步行把钱包送给学生,其行为值得称赞。

    与“撑伞哥”“标尺哥”“姜汤大姐”相比,“仙人掌大叔”的名字有着更深的寓意。我们知道,仙人掌是一种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植物,它生长在干燥恶劣的环境中,且有着多种用途。网友这样称呼他,除了其职业是卖盆栽的外,更重要的是,该大叔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善良的品性。在这些美德之下,善心与善行更是时时闪光。事后,当事女生呼吁大家买盆栽,诸多北大学子慕名来买,这种“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行为,更应该去提倡。

    【素材解读】700元虽然不多,却步行十里去送钱,“仙人掌大叔”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朴素的画面。助人也是自助,这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仙人掌大叔”通过拾金不昧传递了“品质”的信号,北大学生以购买盆栽来表达感谢。在这个过程中,信任与尊重、无私与感恩得到充分的体现。

    【适用话题】拾金不昧 道德底线 人生价值 爱心互动, 百拇医药(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