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里的旧时光
其实我很好奇,是不是因为小时候同老人居住的多或是长栖于老区。纵然是没活到那么几十年,却总对那些旧旧的东西带有些感怀,尤其是那些——旧旧的声音。
竹板儿里的桂花香
9岁前我喜欢吃酒酿,甜甜的带点儿辛凉,若是再掺点儿桂花就更好了。我也不敢妄言自己吃过多么地道的,只是超市里买的,清汤寡水,不得什么滋味儿;大饭店里的,更是变得花哨失了本真。综上所述,9岁后就很少再吃,可能是原来的记忆太过深刻——“嗒,嗒,嗒,嗒嗒”楼下的竹板子又响起来了,没什么别的吆喝,我却条件反射似的捧着盖碗冲下楼去:“师傅,一碗。”揭开桶盖,甘醴的清新随着桂花的醇厚就扑来了,汤汁儿带着一点儿浑,漂浮着小朵小朵黄色的花,长柄勺子几起几落,碗中便盈满了珍珠和碎玉。欢喜地向白发苍苍的老师傅道个谢,放下几个零钱便迫不及待地去享用。常常去买,与老人之间似乎都有了一种默契,偶尔给不贵的酒酿再打个折。那声声竹板儿就成了美食的前奏。
当这一切似乎成了习惯,老人就很少再出现了,后来打板儿的换成了一个中年男人,最后中年男人索性也不来了,干脆有节律的竹板儿声也在我的童年中销声匿迹。并不是没有人卖酒酿了,满街可见铁桶,可听闻着扩音器里怪腔怪调的“卖酒酿,卖桂花酒酿”,吃的兴致都能减去一半。我买过,却再也没有那么饱满莹润的米粒,醇美的琼汁来战胜我挑剔的味蕾。
, 百拇医药
高二了,过了近八年,晚自习时突然听见了一阵竹板儿敲击的音色,心里正想着真是难见如此卖酒酿的了,适逢校园里桂花开得正盛,把那甜甜的味儿借着秋风送来,我仿佛看见了在那阳光极好的午后,老人推着车,缓缓地,送来竹音与桂香。
原生态里的精细活儿
如果你要问我原生态唱什么,我会回答你“磨剪子嘞戗菜刀”这种蹩脚的方言和扭曲的音律每次听到我都会笑半天的,外婆告诉我以前所有吆喝都是有唱调儿的,磨刀也不例外,我联想良久更是觉得可笑。
以前楼下有个工匠吆喝着路过,我总是嫌吵,巴望着快有人给他找点活儿干,让他消停会儿别再嚷嚷,爸却说:“刀钝了买新的,谁还要他磨。”但今儿也不只是怎了,拎着几把菜刀出了门,乍一看还甚是吓人。片刻之后回来说他把刀送去磨了。怪不得楼下没了那么多聒噪。
“半小时了吧,闺女你下楼看看怎么这么慢。”我忙不迭地跑下去,有兴奋有好奇。他坐在楼道口,我先是瞥见一个背影便有点惊讶,每日在楼下中气十足吆喝着的,不是壮年男子而是发色苍灰的老人。走近些,他只低着头,盯着刀,按着那危险的利器在磨刀石上有节奏的一下,又一下,金属间的摩擦铿锵有力,与战场上兵刃相接之声真有几分相似。那双手肤色黝黑,泛着点儿晒伤的红,褶皱和老年斑也想要诉说什么,却在一下,又一下地劳作着,刷刷作响。
, 百拇医药
“好了吗?”
“快了。”他极快地抬了下头,那张脸果然同手一样,尽是苍老,“这活儿得仔细,现在磨得少了,好好的刀说扔就扔了,练练手,练练手。”他这段奇怪的方言不知是向一个不经事的少年诉苦还是自言自语,他低头工作,我更看不出情绪。只是觉得这个也许已经磨了一辈子刀的老人,似乎就要失业了。虽然这工作并不体面,可他仍是热爱着,更像是爱着什么传承百年的习惯。
“得嘞。”他把锃亮如新的刀递给我,那粗糙的双手却在刀芒的闪光下黯淡了。完工了,他就离开了,不是留下一声声可笑的“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次,我没有笑,因为这声音离我越来越远,每次都可能会是最后一次。
这看似莽夫实则精细的活儿,快给时光这块磨刀石磨成粉了吧。
旧时光里的好声音
我已经习惯了嘈杂的鸣笛和人声,不识趣的犬吠,可我很怀念旧日的时光,旧时光里的好声音。
, http://www.100md.com
铜铃的声音沉稳,是叮叮糖也就是麦芽糖来了。更早的时候是拿着废铁之类的去换,后来是拿钱去买,明码标价也还是盼着他给切得大块些。
银铃比铜铃多了些轻盈和空灵,自然是“仙道”来了,没什么大幌子,就一个小铃铛,乍一见还真是仙风道骨的,等着“乱投医”的路人来占上一卦,破个财消个灾。现在分明是打压封建迷信的,可是坚持唯物主义的我为什么听着这铃儿总会兴奋地喊着:“听啊,算命的来了!”
还有很多无声的,栖霞山夫子庙里画糖画儿的,吹面人儿的,说实话真的一点儿也不好吃,甜腻粘牙,可当他们逐渐凝固成了狮子桥里黑色的雕塑,我心里带着的,也不仅仅是吃不到玩不到的遗憾。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音符,或轻灵动听或粗犷古怪,都由那些太苍老的手奏出。更不知道,当苍老化为永恒后,该去何处寻找旧时的乐音。年轻的心灵在何处品味老中国市井百态的生动。
那些讲着老故事的声音,都忘在了旧时光里。, 百拇医药(张子睿)
竹板儿里的桂花香
9岁前我喜欢吃酒酿,甜甜的带点儿辛凉,若是再掺点儿桂花就更好了。我也不敢妄言自己吃过多么地道的,只是超市里买的,清汤寡水,不得什么滋味儿;大饭店里的,更是变得花哨失了本真。综上所述,9岁后就很少再吃,可能是原来的记忆太过深刻——“嗒,嗒,嗒,嗒嗒”楼下的竹板子又响起来了,没什么别的吆喝,我却条件反射似的捧着盖碗冲下楼去:“师傅,一碗。”揭开桶盖,甘醴的清新随着桂花的醇厚就扑来了,汤汁儿带着一点儿浑,漂浮着小朵小朵黄色的花,长柄勺子几起几落,碗中便盈满了珍珠和碎玉。欢喜地向白发苍苍的老师傅道个谢,放下几个零钱便迫不及待地去享用。常常去买,与老人之间似乎都有了一种默契,偶尔给不贵的酒酿再打个折。那声声竹板儿就成了美食的前奏。
当这一切似乎成了习惯,老人就很少再出现了,后来打板儿的换成了一个中年男人,最后中年男人索性也不来了,干脆有节律的竹板儿声也在我的童年中销声匿迹。并不是没有人卖酒酿了,满街可见铁桶,可听闻着扩音器里怪腔怪调的“卖酒酿,卖桂花酒酿”,吃的兴致都能减去一半。我买过,却再也没有那么饱满莹润的米粒,醇美的琼汁来战胜我挑剔的味蕾。
, 百拇医药
高二了,过了近八年,晚自习时突然听见了一阵竹板儿敲击的音色,心里正想着真是难见如此卖酒酿的了,适逢校园里桂花开得正盛,把那甜甜的味儿借着秋风送来,我仿佛看见了在那阳光极好的午后,老人推着车,缓缓地,送来竹音与桂香。
原生态里的精细活儿
如果你要问我原生态唱什么,我会回答你“磨剪子嘞戗菜刀”这种蹩脚的方言和扭曲的音律每次听到我都会笑半天的,外婆告诉我以前所有吆喝都是有唱调儿的,磨刀也不例外,我联想良久更是觉得可笑。
以前楼下有个工匠吆喝着路过,我总是嫌吵,巴望着快有人给他找点活儿干,让他消停会儿别再嚷嚷,爸却说:“刀钝了买新的,谁还要他磨。”但今儿也不只是怎了,拎着几把菜刀出了门,乍一看还甚是吓人。片刻之后回来说他把刀送去磨了。怪不得楼下没了那么多聒噪。
“半小时了吧,闺女你下楼看看怎么这么慢。”我忙不迭地跑下去,有兴奋有好奇。他坐在楼道口,我先是瞥见一个背影便有点惊讶,每日在楼下中气十足吆喝着的,不是壮年男子而是发色苍灰的老人。走近些,他只低着头,盯着刀,按着那危险的利器在磨刀石上有节奏的一下,又一下,金属间的摩擦铿锵有力,与战场上兵刃相接之声真有几分相似。那双手肤色黝黑,泛着点儿晒伤的红,褶皱和老年斑也想要诉说什么,却在一下,又一下地劳作着,刷刷作响。
, 百拇医药
“好了吗?”
“快了。”他极快地抬了下头,那张脸果然同手一样,尽是苍老,“这活儿得仔细,现在磨得少了,好好的刀说扔就扔了,练练手,练练手。”他这段奇怪的方言不知是向一个不经事的少年诉苦还是自言自语,他低头工作,我更看不出情绪。只是觉得这个也许已经磨了一辈子刀的老人,似乎就要失业了。虽然这工作并不体面,可他仍是热爱着,更像是爱着什么传承百年的习惯。
“得嘞。”他把锃亮如新的刀递给我,那粗糙的双手却在刀芒的闪光下黯淡了。完工了,他就离开了,不是留下一声声可笑的“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次,我没有笑,因为这声音离我越来越远,每次都可能会是最后一次。
这看似莽夫实则精细的活儿,快给时光这块磨刀石磨成粉了吧。
旧时光里的好声音
我已经习惯了嘈杂的鸣笛和人声,不识趣的犬吠,可我很怀念旧日的时光,旧时光里的好声音。
, http://www.100md.com
铜铃的声音沉稳,是叮叮糖也就是麦芽糖来了。更早的时候是拿着废铁之类的去换,后来是拿钱去买,明码标价也还是盼着他给切得大块些。
银铃比铜铃多了些轻盈和空灵,自然是“仙道”来了,没什么大幌子,就一个小铃铛,乍一见还真是仙风道骨的,等着“乱投医”的路人来占上一卦,破个财消个灾。现在分明是打压封建迷信的,可是坚持唯物主义的我为什么听着这铃儿总会兴奋地喊着:“听啊,算命的来了!”
还有很多无声的,栖霞山夫子庙里画糖画儿的,吹面人儿的,说实话真的一点儿也不好吃,甜腻粘牙,可当他们逐渐凝固成了狮子桥里黑色的雕塑,我心里带着的,也不仅仅是吃不到玩不到的遗憾。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音符,或轻灵动听或粗犷古怪,都由那些太苍老的手奏出。更不知道,当苍老化为永恒后,该去何处寻找旧时的乐音。年轻的心灵在何处品味老中国市井百态的生动。
那些讲着老故事的声音,都忘在了旧时光里。, 百拇医药(张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