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 2016年第1期
编号:12876986
猴年话猴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6年第1期
     时光飞驰如电,不知不觉间猴年连蹦带跳地来到了。

    猴子的精灵聪慧,确实逗人喜爱,它是哺乳动物中最高级的灵长类,与人类最为接近。猴是一种泛称,这里包括猿,其实有尾者为猴,无尾者为猿。《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

    猴子在古代曾作为图腾。猴之吉祥寓意在于它与“侯”同音。侯是古代爵位,《礼记》云: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古人希望升官封侯,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吉祥图案还有如:猴骑马上为“马上封侯”,猴提金印挂于树上为“封侯挂印”,母猴负子为“辈辈封侯”等。古代官府屏、壁、文具、什器、玉雕上常见这些图案。

    古人行商,用马长途贩运货物时,也常携一猴同行。据说,猴对骡马的疾病很敏感,常能帮人发现病马,以防瘟疫扩散。住店前先让猴子嗅一遍,无疫情方能安置马匹。于是,民间有猴能避马瘟之说。《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与“避马瘟”谐音,令其掌管天马,专业对口,但无奈老孙嫌待遇太低。

    三国时曹植在《白马篇》中说:“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扬起手来,能射中攀援如飞的猿猴,俯下身去,能射破箭靶,射手可谓技艺超群。诗中选猴来陪衬,可见猴的攀援能力之强。猴是一种非常灵巧的动物,行动敏捷,尤其是那一双修长有力的臂膀,能在树林间荡来荡去。

    在古代典籍中猴的故事不少。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里,越王勾践为向吴国复仇,听从相国范蠡的建议,去请武艺高超的越女传授剑术。越女路遇一位自称袁公的老者,老者希望与越女比试剑法,随手拔一竹当剑三刺越女。越女则拾起掉在地上的竹梢还击袁公,袁公立即飞身上树,化成猿猴而去,奇异非凡。

    《史记·项羽本记》中,秦末,项羽引兵进秦都咸阳,进行了一场大屠杀,把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杀死,放火烧了秦朝皇宫,项羽还大肆掠夺秦宫室的珍宝和美女,谋臣韩生劝项羽道:“关中地形险阻,土地肥沃,可以在这里建都,奠定霸王之业。”项羽说道:“富贵不回故乡,好比穿了锦绣衣裳走夜路,谁能看见呀!”韩生听了心灰意冷,原来楚霸王不过如此,一点雄心也没有,便感叹道:“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说:猴子无论怎样披金戴银,终究还是一只猴子。气大量浅的项羽听到韩生这不敬的言词后,勃然大怒,便下令把韩生烹死。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

    亡猿于林,木为之残,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楚王畜养了一只顽皮的爱猴,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突然逃回山林,楚王懊悔不已,忧心如焚,下令将这片林木全部伐尽,直到找到爱猴。结果这片林木伐得片叶不存,可还是没找到这只爱猴,“木为之灭,而猴仍不知去向矣!”

    关于猴的成语不少。猴年马月、杀鸡儆猴、尖嘴猴腮、虫沙猿鹤、猢狲入布袋、惊猿脱兔、沐猴而冠、弄鬼掉猴、穷猿奔林、树倒猢狲散、心猿意马、猿猴取月、猿穴坏山等,最早要数《诗经》中“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意思是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对于小人,应教以善道。, 百拇医药(孙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