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新医学》 > 2007年第2期
编号:284075
诱发电位在监测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大鼠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27日 《实用新医学》 2007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 R3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185-1672(2007)-04-0324-0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致残性伤害,因脊髓结构、功能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脊髓段支配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但对于SCI,现在还没有效的治疗方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再生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对CNS损伤的再生和调控缺乏足够的认识[1]。近20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SCI后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采用组织工程方法,直接将有活性的种子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使损伤轴突修复、再生和恢复功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2]。目前,可用于移植的细胞主要有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嗅鞘细胞等,均能促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SCI的程度及预后的估计、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提供了相对客观的指标。下面就诱发电位在监测细胞移植修复SCI大鼠中的作用及诱发电位在SCI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1 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1.1 雪旺细胞移植与SCI的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只要提供合适的微环境,SCI后神经是可以再生的[3]。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是周围神经系统特有的胶质细胞,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已被证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