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新医学》 > 2009年第12期
编号:12049924
2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日 《实用新医学》 2009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R3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85-1672(2009)-12-1097-02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以积累经验,提高诊治率。方法对2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表现、治疗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有16例误诊,误诊率为69.57%。本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均经正规治疗,治愈率100%。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较易误诊,提高对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规范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诊断;治疗

    Theclinicalanalysisof23patientswithinfectiousmononucleosis

    LiuXian,ZhangJiwan
, 百拇医药
    SichuanProvincialCorpsHospital,Leshan,61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infectiousmononucleosis,foraccumulatingclinicalexperienceandimprovingtheirtreatment.MethodsTreatmentsin23patientswithinfectiousmononucleosiswerestudied,observingtheirclinicalcharacteristic,laboratoryexamination,pathologicalmanifestations,treatmentandmisdiagnosis.Results16cases(69.57%)weremisdiagnosed.23caseswereimprovedafteraborativetreatment.Conclusion
, 百拇医药
    Theinfectiousmononucleosisareoftenmisdiagnosed.Thestandardtreatmentwillbehelptoimprovingthecurativeeffectinpatientswithinfectiousmononucleosis.

    【Keywords】Infectiousmononucleosis;Clinicalcharacteristic;Diagnosis;Treatment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成人较为少见。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期为本病的合理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均来源于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为18~56岁,平均37.2岁。
, http://www.100md.com
    1.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中发热22例,体温37.8~40度,持续时间3~15天,咽部充血23例,伴扁桃体肿大21例,扁桃体表面有白色分泌物者8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6例,肝肿大18例,脾肿大9例,皮疹3例,眼睑浮肿2例。

    1.3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3.5~22.1)×109/L,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升高,并见异常淋巴细胞。谷丙转氨酶增高11例,心肌酶谱升高14例,心电图异常3例。血清嗜异性抗体反应阳性21例。病理检查:本组患者有9例切取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表现为淋巴组织的增生主要在滤泡间,原有淋巴滤泡因而明显缩小、高度分散,淋巴窦内充满巨噬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及少量浆细胞,髓索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免疫母细胞,可见灶状坏死区。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形态学。

    2治疗及结果

    本组患者初诊时误诊16例,误诊率为69.57%。本组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均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给予甘利欣,松泰斯,维生素C和肌苷等护肝降酶治疗,合理处理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治疗后0.5~1年期间随访,无复发。
, 百拇医药
    3讨论

    3.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一般特点本病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损害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淋巴组织的良性增生。在我国儿童中发病率较高[1],近些年观察发现本病在成人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主要经唾液、密切接触传播,肝、脾、心肌、肾、肾上腺、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临床表现为富含淋巴组织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咽峡炎,多伴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并出现异型的淋巴细胞浸润。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眼睑浮肿,认为是由于颈部肿大淋巴组织增大,压迫淋巴管,使静脉回流受阻所引起的[2],也可能与不同病毒感染引起淋巴结增生程度不同有关[3]。有学者认为本病的免疫功能存在动态的变化[4]。本组患者均应用以阿昔洛韦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性,能明显缩短白细胞总数及异常淋巴细胞恢复时间,缩短平均住院日和体温恢复时间,促进肝脾淋巴结缩小,总体治疗效果好。

    3.2误诊情况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多个系统,因此患者就诊时主诉并不完全相同,首发症状不同,因此有16例患者在初诊时误诊,均发生在我院门诊及其它科室,其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5例,误诊为淋巴结炎3例,误诊为扁桃体炎3例,误诊为急性白血病、败血症、药疹、心肌炎、肾炎各1例。误诊的原因:①与发病早期患者症状轻、体征不明显有关;②临床非感染科科室对本病缺乏足够认识,对发热、咽痛患者临床诊断不足;③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特异学血清检查,或者通过一次查到异型淋巴细胞小于<10%而排除了本病。④本病早期出现的合并症,也使对诊断造成干扰。因此,临床中对于可疑本病患者应做全面细致的查体,并及时检测血,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谷丙转氨酶增高的患者,应仔细检查,以免延误诊治。传统的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仍具有重要意义[5]。另有研究显示EBV-VCA-IGM在急性感染期时出现,对提高诊断率有重要价值[6],因此在临床积极开展此项检查,也是降低误诊率的重要措施。淋巴结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也是诊断本病至关重要的措施。有研究认为,初诊时异常淋巴细胞与转氨酶的联合检测也可以明显提高本病的诊断率[7]。
, 百拇医药
    总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较易误诊,临床医师要对不典型临床表现的疾病高度重视,并加强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正确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晓娟,李香玉,周平,等.39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7):773-773

    [2]岑丹阳,陈纯,薛红漫.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38例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4):594-595

    [3]王晓莉,于洁,徐酉华,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相关疾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9):696-699

    [4]魏红霞,蒋瑾瑾,郭林芳.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状况动态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5):718-720

    [5]秦刚,陈明腺,施光峰,等.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3):192-193

    [6]刘慧清,陈玉琴,任海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及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8,19(1):32

    [7]杨菊红,胡丽华,崔天盆,等.异常淋巴细胞与转氨酶的联合检测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6):531-532

    (收稿日期2009-09-03)(编辑杨杰孚), http://www.100md.com(刘娴,张继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