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及处理(1)
【中图分类号】 R7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561-5464(2010)-05 -0396-02
【摘要】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 对不同类型青光眼85例14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51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 效果观察。结果 本组85例1 4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51眼,占35%。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 。经过保守或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d内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10mo,眼压控制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应 术前注意控制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手术操作准确,可减轻浅前房的发生。
【关键词】 浅前房;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是术后早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较为严重浅前房 如不及时 处理或处理不当,可产生诸如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前粘连或后粘连、白内障加速形成及 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后果[2],因此,正确认识与处理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不但关系到抗 青光眼术 的成败,而且可以保护视功能。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确诊需行青光眼滤过 手术的145眼的临床资料,其中52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经一系列处理后均获得较为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85例145眼青光眼患者, 其中男35例 (64眼),女50例(81眼),年龄34~75(平均56.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1例(46眼),慢性闭 角型青光眼36例(74眼),开角型青光眼13例(20眼),继发性青光眼5例(5眼)。均在药物控制 眼压的情况下进行显微手术,术前平均眼压(19±5)mmHg,术后眼压达正常者110眼,有35眼眼 压在用药控制下正常。
1.2 手术方法 患者85例145眼均在手术显微镜下 以常规操作方法进行手术,全部采用 表麻及结膜下浸润麻醉。常规做以弯隆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然后做4mm×6mm以角膜 缘为基底的长方形板层巩膜瓣。分离至角膜缘内1mm,用宝石刀在角膜缘前界切透3mm,缓慢放 出房水,切除包括小梁在内的角巩膜组织1.5mm×3mm,做周边虹膜切除。将巩膜瓣复位,间断 缝合巩膜瓣2针。结膜瓣缝合2针。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术毕手术台 上见前房形成良好。术后每天常规裂隙灯检查前房深度。发现浅前房查眼压、滤过泡、眼底 ,必要时作B超检查,找出发生浅前房的原因。浅前房按Spaeth分类:I度:中央前房形成,周 边虹膜内皮相接触;II度除瞳孔区晶状体前囊未与角膜内皮相贴外,其余整个虹膜面均与角 膜内皮相贴;III度: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及晶状体前囊均与角膜内皮相贴。术后第1d未形 成前房或极浅的、或形成后数天内变浅甚至又消失的均定为术后浅前房。本组浅前房I度33 眼,II度15眼,III度3眼。
2 结果
本组14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51眼,占35%。I度33眼,II度15眼,III度3眼。均 发生于术后1~7d,其中滤过泡引流过畅35眼,脉络膜脱离11眼,滤过泡漏2眼,恶性青光眼3眼 。经保守治疗治愈者37眼,其中浅前房I度30眼,II度7眼;采用球结膜下注射甲强龙每次20m g每两日1次,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及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12眼均加压双眼包扎,12眼静脉 滴注20%甘露醇1~1.5g/kg体质量,1次/d,其中4眼加服醋氮酞胺0.25g,3次/d,经上述治疗 后,平均7~10d前房恢复正常,滤过泡弥散。再次手术治疗14眼,其中浅前房II度8眼,III度 3眼,均为经保守治疗3~5d无效者。术式:修复结膜创口4眼,重新缝合巩膜瓣及前房注入粘弹 剂11眼,均在术后第2天前房形成,5~7d前房恢复正常,滤过泡弥散。随访3~10mo,近期、远 期眼压控制理想。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http://www.100md.com(张文波)
【摘要】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 对不同类型青光眼85例14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51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 效果观察。结果 本组85例1 4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51眼,占35%。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 。经过保守或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d内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10mo,眼压控制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应 术前注意控制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手术操作准确,可减轻浅前房的发生。
【关键词】 浅前房;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是术后早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较为严重浅前房 如不及时 处理或处理不当,可产生诸如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前粘连或后粘连、白内障加速形成及 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后果[2],因此,正确认识与处理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不但关系到抗 青光眼术 的成败,而且可以保护视功能。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确诊需行青光眼滤过 手术的145眼的临床资料,其中52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经一系列处理后均获得较为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85例145眼青光眼患者, 其中男35例 (64眼),女50例(81眼),年龄34~75(平均56.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1例(46眼),慢性闭 角型青光眼36例(74眼),开角型青光眼13例(20眼),继发性青光眼5例(5眼)。均在药物控制 眼压的情况下进行显微手术,术前平均眼压(19±5)mmHg,术后眼压达正常者110眼,有35眼眼 压在用药控制下正常。
1.2 手术方法 患者85例145眼均在手术显微镜下 以常规操作方法进行手术,全部采用 表麻及结膜下浸润麻醉。常规做以弯隆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然后做4mm×6mm以角膜 缘为基底的长方形板层巩膜瓣。分离至角膜缘内1mm,用宝石刀在角膜缘前界切透3mm,缓慢放 出房水,切除包括小梁在内的角巩膜组织1.5mm×3mm,做周边虹膜切除。将巩膜瓣复位,间断 缝合巩膜瓣2针。结膜瓣缝合2针。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术毕手术台 上见前房形成良好。术后每天常规裂隙灯检查前房深度。发现浅前房查眼压、滤过泡、眼底 ,必要时作B超检查,找出发生浅前房的原因。浅前房按Spaeth分类:I度:中央前房形成,周 边虹膜内皮相接触;II度除瞳孔区晶状体前囊未与角膜内皮相贴外,其余整个虹膜面均与角 膜内皮相贴;III度: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及晶状体前囊均与角膜内皮相贴。术后第1d未形 成前房或极浅的、或形成后数天内变浅甚至又消失的均定为术后浅前房。本组浅前房I度33 眼,II度15眼,III度3眼。
2 结果
本组14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51眼,占35%。I度33眼,II度15眼,III度3眼。均 发生于术后1~7d,其中滤过泡引流过畅35眼,脉络膜脱离11眼,滤过泡漏2眼,恶性青光眼3眼 。经保守治疗治愈者37眼,其中浅前房I度30眼,II度7眼;采用球结膜下注射甲强龙每次20m g每两日1次,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及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12眼均加压双眼包扎,12眼静脉 滴注20%甘露醇1~1.5g/kg体质量,1次/d,其中4眼加服醋氮酞胺0.25g,3次/d,经上述治疗 后,平均7~10d前房恢复正常,滤过泡弥散。再次手术治疗14眼,其中浅前房II度8眼,III度 3眼,均为经保守治疗3~5d无效者。术式:修复结膜创口4眼,重新缝合巩膜瓣及前房注入粘弹 剂11眼,均在术后第2天前房形成,5~7d前房恢复正常,滤过泡弥散。随访3~10mo,近期、远 期眼压控制理想。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http://www.100md.com(张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