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人生》 > 201410
编号:13660066
家庭式抗癌(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健康人生》 201410
     根据大数据统计,经济条件普通的群体在选择“治疗方案”中,往往和医疗团队的配合度和服从度较高,而经济条件宽裕的精英群体(尤其是商场人士),因为恐惧心理和过于追求立竿见影的疗效,反而容易陷入“选贵的”“选新的”治疗误区。对此,专家在采访中表示,对于新技术的排斥或滥用都不可取,关键在于是否“以病人为本”,提供个性化的合理方案。在提倡“带癌生存”的今天,医疗方案更注重让患者活多久,活得好不好?癌症病人很难用单一的治疗方式治愈,需采用“鸡尾酒”理念,把现代的新技术与化疗、放疗、传统的中医等结合起来,针对具体病人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最大限度提高疗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转移的几率,使癌症也变成像糖尿病、心脏病等普通慢性病一样,让它们在体内与人“和平共处”。

    因此,当癌症患者因病情不能理清头绪的时候,家属要承担起责任,理智冷静,千万不要听信各类广告宣传的某种“高新技术”、“国际顶尖”,以免上当受骗。

    二、家属要帮助患者“浴火重生”
, http://www.100md.com
    实例:杭州的李先生曾从事医疗工作,今年8月份,他亲家母被查出患有肠癌。王先生多方联络,最后安排病人在杭州某知名医院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但熟悉医护流程的李先生并不就此松懈。他明白,在癌症治疗中最让病人痛苦的并不是手术,而是随后要进行的一系列放、化疗。众所周知,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极其明显,会让病人产生脱发、乏力、精神萎靡、恶心呕吐、发热头晕等一系列不良症状。这些反应除了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折磨外,更会产生一种对未来的恐惧和绝望。为此,李先生未雨绸缪,积极引导病人和其他家属开始心理建设、振作精神,一起帮助病人共同面对后面的艰难疗程。

    第三道抗癌防线:“抗住”漫长的恢复期

    在即将面对化疗,或者经过一段经化疗后,病人的药物副作用大,或病情反复时,病人很容易陷入紧张、悲观之中,往往不愿继续治疗,这些情绪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识别和监视,促使病情恶化。因此,家属要积极培养病人的良好情绪、无微不至地照顾好病人生活,乃是当务之急。具体包括:
, 百拇医药
    1 要了解并帮助缓解病人的“恐药心理”和“药物依赖心理”。病人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的影响,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会导致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这种就是对疗效极为不利的“恐药心理”。而有些病人经过这一阶段的适应后,承认了自己的“病人角色”,转而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对化疗产生盲目的依赖性,单纯追求用量,较少考虑综合疗法(营养与精神疗法)和身体的整体免疫状况,结果就会产生严重的合并症。

    2 要和医院协调,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的生活环境。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窗台上放一些花草,陶冶病人情操。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病人身心休息,促进病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病人心理治疗效果,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目的。还要减少过多的人来探视——病人的亲戚朋友、邻里同事等,一旦得知他患了癌症都不由自主地产生同情心并且抱着“永别”的心情去探视他,甚至过去关系疏远者也纷纷携物相送,以示关爱,然而这样做反而会伤害病人。病人在这种反常环境里,会认为疾病严重,使悲观情绪更甚,形成了使病人难以自拔的绝望情绪。
, 百拇医药
    3 要多关心体贴病人。亲人情感的微妙变化,最会影响病人情绪,如果亲人对他关心体贴,病人的悲观情绪就会减轻甚至消失,反之,病人悲观心理会加重。

    4 要积极应对身体上的不良反应。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消化道异常:恶心呕吐,甚至还有便秘。很多病人一旦吐得厉害了就“保护性”地不再进食,因为他们觉得一吃就吐,干脆就不吃。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家属要鼓励病人尽可能地进食,并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如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避免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食物,不吃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不吃熏、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防止腹胀、腹泻和便秘。还要用心更换食谱,改变烹调方法,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吃一些清淡爽口的生拌凉菜;可在饮食中加入一些生姜,以止呕;也可用药膳开胃健脾,如山楂肉丁、黄芪、山药、萝卜、陈皮等。此外,应对疲乏、不适感等化疗后症状,可劝导病人适当延长床上休息时间,注意分散他的注意力和调节良好情绪,避免不良刺激,如播放舒缓的音乐、与知心朋友谈心等,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顺利度过化疗期。
, 百拇医药
    总之,癌症病人的手术、放射、药物等治疗中,家属时刻配合患者心理治疗和护理,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的发展,促使其康复。专家强调,应大力倡导“家庭式抗癌”、“科学防癌,规范治癌”的理念,家属应多向患者灌输“肿瘤就是慢性病”、“带瘤生存”、“适度治疗”的新观点,激励他们的抗癌斗志。

    一、鼓励病人参加“群体抗癌”

    “刚开始碰上癌症的时候,谁都会想着自己就是被判了‘死刑’,肯定会害怕!”李翠微女士说,1994年确诊结肠癌的时候,她只有42岁,一确诊之后全家人都笼罩在阴影之中。“他们比我还苦,既要到处寻医问药,还要时刻愁着、担心我的身体状况。”尽管手术成功,但前三年的抗癌生活一点质量都没有,过得很焦虑,自己苦,家里人更苦!和家里人沟通时,也没有太多的话题,整个家里没有笑脸,就算是家人为逗她开心,也是强颜欢笑。“如果这种生活状态再持续一年,我想我没办法坚持这么久。”李翠微一直很庆幸自己碰上了一群带她走出癌症阴霾的病友。
, 百拇医药
    李翠微向记者介绍,自己是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在药店药师的介绍下接触了当地的“抗癌乐园”,开始了群体抗癌的生活。很多病友一起在公园里健身、交流抗癌心得,组织各种文娱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不仅带来心态的转变,让生活质量也大为改善。

    临床上,癌症患者中大约有66%患抑郁症,10%患神经衰弱症,8%患强迫症。因精神崩溃导致1/4的癌症患者在治疗后转移复发。浙江省抗癌协会秘书长吴扬在采访中认为,病友之间“同病相怜”的交流平台非常重要,癌症患者若每星期都和家属参加一些与治疗康复有关的集体活动,其生存期要比单纯接受治疗的同样患者长。目前在浙江省,各地市有51个官方抗癌组织,通过群体抗癌的各项活动,让家属和亲友同样在心理上得到调整,同样获得各方面的抗癌知识,提高了求医和问药的理性和水平,使患者与家属组成更为坚固的抗癌防线,使治疗结果更为奏效。, 百拇医药(邵竹林)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