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肿瘤 > 抗癌防癌
编号:13660753
家庭式抗癌(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健康人生》 201410
     一旦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分五个阶段:否认、愤怒、企求、抑郁及接受。而如何度过这五个心理阶段,对癌症的治疗起到了非常大影响。根据世界各国的资料,不分癌症种类和阶段,约50%的病人有情绪障碍痛苦,而其中又有4/5的人被诊断为适应障碍症,1/5为重度抑郁。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自我调整是重要的一面,而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则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的中国企业家亚布力聚会上,马云说了一段话:“我们相信十年以后中国三大癌症将会困扰着每一个家庭。30年以前,有多少人知道我们边上谁谁谁有癌症,那个时候癌症是一个稀有的名词,今天癌症变成了一种常态。”

    马云作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这番“现实话”无疑震动了很多国人的神经。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人约1600万,每年癌症死亡人数约720万,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大中城市占死因中的第一位。人人谈癌色变,把癌症称为“不治之症”。癌症本身和各种治疗及其不良反应,不仅给患者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同时对家庭系统产生威胁,一个家庭成员患癌症必将影响整个家庭的稳定。因此,越来越多的癌症专家呼吁:每个家庭要通过内部或外部的应对策略来适应这种改变,调动家庭这个蕴藏着巨大能量的重要资源来面对癌症的影响。这就是本期要讨论的“家庭式抗癌”。
, 百拇医药
    第一道抗癌防线:“抗住”检查结果的冲击

    一、该不该对病人如实告知

    过去不少60岁左右才患的癌,现在40岁左右的人群中被查出癌症也很多见,且一般检查出来时,许多已到了晚期。一旦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尤其是得知疾病已处于晚时,病人的心理变化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企求、抑郁及接受。而如何度过接受前的四个心理阶段,对癌症的治疗起到了非常大影响。

    实例1:上海57岁的马如辉先生陪朋友到医院看病,在朋友做B超时,他请医生也给自己做一个,却被查出有肿块,最后确定患晚期肝癌。得知结果,马先生当即呆若木鸡,回到家中茶不思饭不想,第三天被家人发现呼之不应,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实例2:绍兴的何巍先生,两年前的现在他曾无比纠结:67岁的父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这之前他父亲一直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现在面对这样的残酷事实,何先生不知该如何处理,经济条件不错的他对于治疗本身并不担忧,担忧的是怕老父亲不能接受得癌症的事实,使得身心受创,无法挽救……
, 百拇医药
    谈癌色变,天崩地裂。这样的描述对于那些近距离接触癌症的家庭来说,是毫不夸张的。那么,当有家人或亲友被确诊为癌症,家属该不该告诉他,怎样告诉他?为此,记者采访了浙医二院的肿瘤科专家丁克峰主任医生。

    丁主任说:“癌症肯定是个‘坏消息’,每个患者得知病情后,都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但是,从医学上说,告知患者他得了癌症,更有利于配合治疗。从法理上说,患者也是医院的消费者,有知情权。所以,告诉患者‘你患的是肿瘤’,这是非常明确的,利大于弊。其实,很多被隐瞒实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意识到自己患的是癌症。当然,怎么样说是有技巧的,需要因人而异。作为医生,首先我们会和患者家属沟通,了解一下患者的性格,是多愁善感型,还是果断型。对于抗压能力不是很好,比较敏感的患者,不能直截了当地告知,我们或许会说:‘可能有癌变,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才能明确。’”

    二、家属要先于病人振作起来

    根据调查,97%癌症病人家属有悲观、抑郁、焦虑、紧张的心理,而中国人在对待自己的亲人死亡及濒死状态方面,较美国人的恐惧程度要高。其实,就现在的医学条件而言,肿瘤并不等于绝症。专家给出一组数据:早期肺癌治愈率为50%以上,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为95%以上,早期胃癌的治愈率为60%以上。如果是中晚期,虽然没有确定的生存率,但因人而异,如果能选择专业、正规的医院,进行正确治疗、预后,很多癌症病人也能得到较高质量的生命延续。
, 百拇医药
    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的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和支持。他们特别需要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尤其是家庭成员给予的精心照料和亲情安慰。研究表明,家庭对患者具有最大的影响和调节动力,缺乏家庭支持的病人往往难以适应癌症,而支持型的家庭环境可以增强癌症患者的抗病能力。所以,一旦得到了病理检查的确诊,家属要首先振作起来,用“自家人”的身份,为癌症患者加油、鼓劲,起到调动癌患者机体的积极作用,打消患者的恐惧心态,增强科学抗癌信心,使患者由消极被动地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治疗。

    第二道抗癌防线:“抗住”艰难痛苦的治疗期

    —、理智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接受了“癌症”这个事实后,家属们马上要面对的就是选择治疗方案。

    随着科技的进展,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肿瘤治疗的新手段,诸如靶向治疗药物、微创外科、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等。
, 百拇医药
    徐建明先生今年41岁,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是从鼻塞开始。刚开始徐先生还以为是鼻炎、鼻息肉之类的小问题,但病情发展很快:脖子两侧鼓起了两个大肿块,讲话也像嘴里含着东西。到医院检查,才确诊为鼻咽癌。

    一开始,徐先生和家人都随大流地选择“标准流程”,即:先手术,然后化疗,不行再放疗,接着转战中医治疗。然而,在经过医院肿瘤科检查后,医生认为徐先生的鼻咽癌已经到了局部晚期,甚至破坏了颅骨,手术无法切除。但由于肿瘤没有远端转移,医生团队为徐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先做两次诱导化疗,再同步进行放疗。结果一次化疗后,颈部的肿块就消了不少,鼻子通气了,也开始有了食欲。当化疗进行十来天时间后,徐先生的病情也在持续好转中,脖子上的肿块差不多消了2/3。该医疗团队的专家表示,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治疗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患者的生存时间也会很理想。而这样效果的取得,和合理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可见,癌症治疗并不是按照所谓“标准流程”来进行。专家指出,癌症的治疗手段多样,只有根据病人个体的情况,选合适的方法“排列组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才能收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不少癌症首选的确实是手术治疗,但也要看肿瘤的类别和病人的病程如何。不能手术并不是宣判了患者“死刑”,患者还有化疗、放疗、免疫疗法、分子靶向药物等等,但治疗方法的“排列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治疗方案制定得不对,很可能让原本可以控制病情的患者失去治疗机会。因此患者最好要选择专科医生进行诊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 http://www.100md.com(邵竹林)
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肿瘤 > 抗癌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