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合阴阳的养生之道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对概念。其本义是指日照的向背。后遂指两种性质不同的气,二者相对、相感、交合、摩荡相推,化生万物,并引起万物的变化;同时也指相互关联而又矛盾对抗的两种力量,它们是万物成形和发展变化的根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体自身的发展、运动、变化都受阴阳的规定和制约。阴阳亦是道教生命伦理中最为重要的范畴。道教的阴阳之说继承了先秦道家的道论及阴阳理论,同时又受到《周易》和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老子以道为本,但道的运动亦须借助阴阳的力量。《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而为和”。二即阴阳,由道产生;阴阳相交,产生冲气以为和,天地万物遂于阴阳相反相成中化生。所谓“和”,即指阴阳的平衡、和谐、合生的和合状态。
老子之后的庄子,进一步将阴阳的观念具体化。他说:天地之间无非一气,此气包括阴阳。在他看来,道之所以能化成万物,是因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的方面,宇宙万物亦都包含着阴阳正负两个方面,阴阳的互相交通,互相作用,而形成了和,和为万物生成的基础。知晓这个道理,追求万物的合和,就是依乎天理,就是体道。《庄子·养生主》说:“为善莫近名,为恶莫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善亲,可以尽年”。被后人认作是庄子养生纲要的话,其实质就是依其天理追求至和的境界。庄子认为,和是阴阳平衡的唯一标准,阴阳平衡也是人体机能的正常体现,是养生保命中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
在继承道家思想的基础上,道教成立之初即将阴阳学说向修道养生方面大加发展。《太平经》依老庄的道论与气化之说,围绕人的养生认为,人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故欲修长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为一,久则彬彬自见。身中形渐轻,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气应矣”。这就明确指出,人的生命活动,精气神的变化运炼,都是阴阳二气和合交流的结果。
经中还用生动的比喻,说明精气神三者的紧密关系:“阴气阳气更相磨砺,乃能相生。人气亦轮身上下,神、精乘之出入。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精、精散,水绝鱼亡;故养生之道,安身养气,不欲数怒喜也”。进而,还指出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共保生命的辨证关系:“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爱气、尊神、重精,这是《太平经》养生法的三大要点,也是后来的养生家们共同遵循的修炼法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289 字符。